2025年5月24-25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赛莱默(中国)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总决赛暨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区路演答辩会在浙江省嘉兴市成功举办。活动得到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的大力支持。本次决赛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23组项目团队入围。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上海中学的吴培远凭借《磁性纳米γ-Fe2O3在超声波振动下去除水中微塑料的方法研究》获得特等奖,并将代表中国参加于2025年8月在瑞典举行的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国际比赛。
在决赛现场,参赛团队通过项目展示、答辩等环节充分展现了中学生们的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比赛评委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徐琳瑜教授表示,今年的这些作品中,既有持续迭代的技术改进,也有立足全球视野的创新探索,共同印证着青少年智慧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研究员表示,比赛有力激发了青少年对水科技领域的探索热情,为水环境保护事业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鼓励更多人成为水科技创新的传承者。
5月25日,专家学者、嘉宾和参赛团队齐聚颁奖活动现场,共同见证奖项揭晓时刻。本次现场决赛共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和部分二等奖,另设赛莱默水科技创新奖、赛莱默气候变化水智慧奖、赛莱默城市水源创新伙伴奖3个专项奖。赛莱默(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吕淑萍表示,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到水污染的治理,从创新监测技术到生态系统的构建,每一个项目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蕴含着改善全球水生态环境的无限可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林玉强调,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水环境保护教育及实践倡导的重要品牌,成为国内水资源、水环境保护领域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竞赛活动,同学们在比赛中展现出扎实的科学知识、旺盛的创新能力,展现出当代青少年舍我其谁的社会担当和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风貌。
在紧张的比赛之余,本次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嘉兴贯泾港湿地和贯泾港水厂等场所开展生态研学,让与会代表感受嘉兴水环境治理成果,实地学习水环境保护知识。
比赛评委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徐琳瑜教授表示,今年的这些作品中,既有持续迭代的技术改进,也有立足全球视野的创新探索,共同印证着青少年智慧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研究员表示,比赛有力激发了青少年对水科技领域的探索热情,为水环境保护事业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鼓励更多人成为水科技创新的传承者。
5月25日,专家学者、嘉宾和参赛团队齐聚颁奖活动现场,共同见证奖项揭晓时刻。本次现场决赛共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和部分二等奖,另设赛莱默水科技创新奖、赛莱默气候变化水智慧奖、赛莱默城市水源创新伙伴奖3个专项奖。赛莱默(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吕淑萍表示,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到水污染的治理,从创新监测技术到生态系统的构建,每一个项目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蕴含着改善全球水生态环境的无限可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林玉强调,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水环境保护教育及实践倡导的重要品牌,成为国内水资源、水环境保护领域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竞赛活动,同学们在比赛中展现出扎实的科学知识、旺盛的创新能力,展现出当代青少年舍我其谁的社会担当和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风貌。
在紧张的比赛之余,本次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嘉兴贯泾港湿地和贯泾港水厂等场所开展生态研学,让与会代表感受嘉兴水环境治理成果,实地学习水环境保护知识。
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Stockholm Junior Water Prize, SJWP)是世界著名的“斯德哥尔摩水奖”组成部分,每年颁发给在水环境领域研究和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5-20岁之间的青少年,被誉为“世界青少年水科技诺贝尔奖”。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为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区国家组织者,自2003年起开始举办“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已成功举办21届。2019年起,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共同组织比赛活动。目前该项活动已被列入教育部授权开展的面向全国中小学竞赛活动白名单(2022-2025年度),也是白名单自然科学素养类中唯一的生态环境领域专业赛事。
延伸阅读-评委会主席颁奖现场点评发言
当梁启超先生写下“少年强则国强”时,或许未曾想到,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少年正以发明和实践为笔,在水科技赛道上书写强国答卷。第22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总决赛暨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区路演答辩会舞台上,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青少年,用创新让每一滴水都折射出智慧光芒。
作为本届大赛的评委,我们既关注选题的新颖性,作品的质量,也关注各位选手在现场的发挥和表现,因此语言能力以及应对各种专业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考察的一部分。我们为推荐参加国际赛事筛选优秀作品,同时也为每位选手打磨作品,这不仅是一场赛事,也是一场真正的实战培训,希望选手们通过参加比赛,思辨能力有所提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在水科技领域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决赛中各位选手们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来自上海的同学去年已获赛事一等奖,今年仍在原有作品基础上精进技术方案,从技术方法、实验数据到演示细节都做了全面优化,这种对科学探索“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正是锲而不舍精神的生动写照;广东团队聚焦波浪能助力珊瑚礁生态修复的研究,以国际前沿的选题视角,将海洋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巧妙结合,尽管作品仍有完善空间,但选手们能用中英文双语流畅回应评委专业提问,展现出超越年龄的科研素养;令人欣喜的是,一位来自安徽合肥的小选手对自己的作品原理烂熟于心,面对评委中英双语提问对答如流,那份“英雄出少年”的自信,让我们看到科技传承的蓬勃力量。
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也备受关注,他们有的关注国际热点新污染物的解决方案,也有十年持续观察钩虾的生态规律并撰写内容丰富的水生态自然笔记,还有的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发明多功能的节水设施等实用产品,充分展示着青少年科技创新的中国智慧。
总体来讲,今年的这些作品中,既有持续迭代的技术改进,也有立足全球视野的创新探索,共同印证着青少年智慧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我们始终期待更多青少年以这样的热忱深耕科研,让每一份对水科技的执着,都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实基石。
期待在下一届的比赛赛场上有更多更新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祝所有参赛的优秀青少年、祖国未来的科学家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徐琳瑜
2025年5月25日
- 2025/05/25关于2025年工商业生物多样性...
- 2025/05/23海洋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调...
- 2025/05/23郑重声明
- 2025/05/09关于“‘美丽守护·多样自然...
- 2025/04/252025青年科学探索招募丨共赴...
- 2025/04/25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2025...
- 2025/04/24关于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 2025/04/22关于“2024‘八喜杯’我的自...
- 2025/04/17关于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 2025/04/03关于开展2025年工商业生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