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课程介绍| 课表| 课程讲义| 学生研究成果| 课程总结| 影音资料|
武汉大学MBA教育中心—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课程建设—课程介绍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

 

一、开课时间20099月至20101月 (每周六晚530——830

 

二、开课地点:武汉大学文理学部第五教学楼207

 

三、主讲教师:李雪松(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伍新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秦天宝(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峰(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四、参考教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国际著名企业管理与环境案例》,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中心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战略与技术工作组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环境与贸易手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工业与经济部经济与贸易处,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著,国冬梅翻译,学苑出版社2002

 

五、开课单位:武汉大学MBA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六、授课对象:2008级、2009MBA在校学生

 

七、选课方式:选课程序按照学校要求进行

 

八、课程概况:

(一)课程背景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队伍当中。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企业和社会对环境问题将越来越重视。未来的商学院将必然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以弥补现在商学院教育中环境教育的不足。在高等学校开设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这类课程,将有助于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工商管理的教育项目,旨在帮助商学院学生——未来的管理者在今后的决策中成为环境友好的伙伴,从容面对环境挑战,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1)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MBA教学中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课程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加速、民众收入提高、经济实力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迫使产业结构升级,资源折耗与改善并存,环境动力和压力并存,需要环境教育进入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其次,环境问题出现区域与全球化趋势和特征,如出现绿色壁垒、外交和环境关系,导致企业行为改善,对高层管理人员培养提出新要求;再次,我国环保和生态恢复产业发展滞后,环境服务需求巨大,产业发育不足;环境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带动不足。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缩小收入差距、摆脱贫困与城市(镇)化过程中保持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本存量,需要在决策部门、企业管理层培养具备相关知识的管理人才;最后,随着环境法规和标准的严格、消费者环境意识的觉醒和提高、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媒体的关注,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作用对象、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和技术扩散、技术推动的主要力量,必须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做负责任的企业,寻找在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平衡,需要高层次企业环境管理人才。

2)武汉大学具备开设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课程的条件和资源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目前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设施,完全具备开设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一方面在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当中已经有类似的课程,如经济学系开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研究所开设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一批老师长期从事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经济学研究,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如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测绘学院等都有相关研究生课程的开设,我们跨院系合作,如果可能还可以跨学校合作,如利用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学校的资源共同开设这类课程。

3)在MBA学员中开设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我国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08年国家已经批准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提出了一带两圈的发展战略,即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旅游圈,要把湖北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是和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的。这为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的实际运用和实习实践创造了条件,也十分符合湖北发展的需要,更加凸显了开设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创新课程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为课程建设创造了地区优势。

(二)课程目标

1)致力于未来企业领导者的培养,完善MBA教学培养体系

本课程建设的具体目的是:适应学生培养需要,提供多元和有效的教学内容;在促进学科建设、促进环境教育方面积累大量教学、实践、研讨经验;发挥学科融和优势,充分考虑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公益性、公众性、制衡性、长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以及安全性;注重团队合作;重视教与学的互动,在讲座、团队顾问指导和课题研讨过程中提倡教员与学生的交流;将课程定位为一个学生、教员、各界专家、社会优秀实践者(政府、企业、其他团体等)共同探讨和学习的平台;努力引导和培养未来领导者的视野和远见、品质和素质、具有比较优势的技能。

2)改革传统研究生教学,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

授课内容面向前沿、面向重大国际和国内需求。理论与实践结合、个人精深与团队合作方式构建、整合和综合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包括理论学习、技术专题、知识扩展、科研小组、社会实践;请进来、走出去、改进认知、推动实践;学科交叉、充分交流,将环境专业教育与非环境专业学生特别是与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法学院学生的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组织、沟通能力,并希望看到学生的结业报告是对一个就环境问题多元化、多层次、多视角、多重选择的解决方案。

3)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该课程建设围绕当前湖北省和中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化解金融危机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社会、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拉动内需、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调研实践,组织课题研究,将课程建设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为湖北省、武汉市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三)课程结构

1、课堂教学与讲座

2、案例分析与技术专题(研究顾问)、实地考察

3、网站交流

4、小组研究

5、提交研究报告

6、口头报告

7、学术研讨会

8、成绩评定:小组讲演、作业、研究报告

(四)课程内容

1、课堂教学(12个课时)

内容:(1)环境科学基础;

2)环境法律和政策(立法、执法和和公共政策制定);

3)环境管理中的经济刺激手段;

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公共关系。

2、专题讲座(24个课时)

内容:(1)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资本化、市场化与产业化;

     3)环境保护中的创业与发展;

     4)武汉市水环境治理投融资管理;

     5)排污权交易与环境技术市场化;

     6)国际环境法律政策前沿问题。

3、实地考察(8个课时)

内容:(1)武汉钢铁集团循环经济示范区;

2)汉阳六湖连通工程及湿地公园。

4、课堂讨论(案例分析)(8个课时)

内容:(1)实地考察报告讨论;

2)各小组专题调研中期报告。

5、专题调研(分组)

内容:(1)武汉市水环境治理工程投融资机制研究;

2)节能灯管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3)环保NGO与公众参与研究;

4)东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5)湖北省环境交易市场推进计划研究。

6、学术研讨(4个课时)

内容:各小组作专题调研报告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