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为低碳城市谋篇布局——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2011》

发布时间:2012-08-29所属期数:2011.6
To tell you what the Low-carbon Cities are like

文/郭沛源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选择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极大鼓舞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一时间,各地纷纷提出要建设低碳城市,有的甚至喊出了“零碳城市”的目标。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精神虽可嘉,却缺了点科学探索的精神。但凡科学探索,当是边实践、边总结,循序渐进,而非口号式、运动式的大干快上。所以,城市主政者要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搞明白何谓低碳城市?实现途径怎样?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适时出版了《中国城市低碳发展2011》一书,为低碳城市谋篇布局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指引,值得一读。

  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是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湖南工业大学和《经济》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试图在低碳城市研究与评价领域做深度研究。本书是该研究中心2010年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编制整理了主要涵盖中国110个地级以上城市能源与碳排放数据,考察分析了中国城市低碳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梳理总结了中国城市低碳规划的特点与框架体系,尝试构建了中国低碳城市与城市低碳发展的评价体系,揭示了中国低碳城市及其发展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向,提出了推进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该书有两处亮点:一是提出了城市低碳发展评价的总体方法,包括城市低碳经济评价和城市低碳发展评价两套指标体系。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主要考察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四个方面的12项指标;城市低碳发展评价主要考察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资源低碳、环境协同、设施低碳、低碳政策六个方面的12项指标。如此一来,何谓低碳经济、何谓低碳发展,就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框架。至少我们可以知道,那些只喊出低碳政策口号,却没有任何配套行动,更没有任何数据支撑的城市,是有名无实的。

  第二处亮点是对中国110个城市进行低碳发展定量评价,即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和现有的基础数据计算各城市的关键指标得分。这些关键指标包括:碳生产力水平(即每吨碳排放的万元GDP产出)、GDP能耗强度、人均碳排放水平、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水平等。根据2008年相关数据,书中计算出碳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台州、珠海、厦门和湛江;GDP能耗强度最低的城市是深圳、台州、厦门、珠海和汕头。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提出了改革节能减排指标分配方式和实施办法的思路,建议以人均碳排放指标识别“谁有责任减”,以万元GDP的碳排放水平识别“谁有潜力减”,以人均收入水平、地方政府财力大小、科技人才集中程度识别“谁有能力减”,据此建立合作减排机制、实行全国统筹减排。

  这些提法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可以作为全国或地方低碳政策或规划的依据。除此以外,本书还就城市低碳发展规划、产业低碳化、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技术、能源支撑体系、低碳金融、低碳产业园、低碳品牌做了专题论述,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框架。

  当然,本书着眼宏观,且涉及内容较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如果将低碳城市建设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本书只是给出了大树的整体外观和躯干构成,缺乏对各种枝蔓的详细描述,个别结论和建议也略显宽泛。因此,这本书更适合初学者或高层决策者,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读者如果要深入了解其中一些专题,如交通、建筑、园区等,恐怕还要求助于其他专题书籍。

相关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