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寻找低碳时代的新机遇——评《企业低碳领导力》

发布时间:2010-09-20所属期数:2009.5
Looking for New Opportunity of Low-carbon Era
 
文/ 郭沛源
 
  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越来越近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今年以来的各种政治“峰会”无不将气候变化当作重要议题之一。

  此外,欧美国家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回应气候变化,推出低碳发展战略。英国电信计划到2020年实现80%的减排目标;美国耐克的目标更为激进,要在2015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对中国企业而言,气候变化还是个新鲜事物。商道纵横的《碳信息披露中国报告2008》指出,中国企业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仍存在许多局限,缺乏对气候变化与企业经营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多数企业只是将节能减排作为自上而下执行的任务。少数企业即使有意愿往低碳方向转型,也往往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支持而显得有心无力。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推出新书《企业低碳领导力—聚焦未来经济发展新机遇》,介绍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向低碳化转型的最佳实践,是一本适时之作,对中国企业很有帮助。该书主体部分共六章,每章专门论述某行业在气候变化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该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战略与实践。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所提及的12家案例企业,全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让我们听到了“中国企业低碳发展之音”。

  这六个行业依次是高能耗行业、建筑行业、家电行业、可再生能源产业、信息与通信行业和金融行业。高能耗行业主要分析了钢铁工业与水泥工业的低碳商业机会,以莱芜钢铁、同力水泥为案例介绍了他们开发新产品、余热发电等实践。建筑行业以万科、招商为例,介绍了深圳万科城四期、天津东丽湖、招商地产总部办公楼、泰格公寓等绿色建筑成功案例。家电行业以格力电器为例,探讨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家电行业技术革新与绿色生产实践。可再生能源产业挑选了四家新能源企业,分别是尚德公司、中复连众、皇明公司和龙源集团,介绍了该产业的发展趋势。信息与通信行业以中国移动为例,介绍了他们在绿色行动计划、能效分级标准、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方面的三大创新。金融行业以兴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为例,分别介绍了兴业银行的能效贷款产品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节能减排专项贷款项目。

  这六个行业之间的差异巨大,因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分别邀请所在行业的专业机构和专家参与案例撰写。例如,房地产行业的案例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信息与通信行业由北京邮电大学负责。这样,案例作者对行业与企业都非常熟悉,写出来的案例才足够细致和深入,并且对业内人士也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般而言,气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可以从风险与机遇两个角度去分析。当企业刚刚开始接触气候变化问题时,往往先看到风险,入门之后才会看到机遇,此时企业的应对战略也会从被动转为主动。不过,在《企业低碳领导力》一书中,编者谈得最多的是机遇,并且通过大量具体的案例分析,解读不同行业的代表企业通过什么样的理念、战略与模式抓住低碳时代的新机遇,并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甚至在经济低迷时期还能逆势而上。由此不难看出,编者就是希望向企业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气候变化并非“狼来了”,企业如果用积极心态去看待,不管身处什么行业都可能发现新的机会。该书的副标题——聚焦未来经济发展新机遇就明确表达了编者的这一立场。

  所以,该书着重讨论的是企业层面的具体行动,尤其是通过案例去引导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性,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为此,该书在结论部分给出了企业低碳发展的行动框架,任何企业都可以比照这一框架,找到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

  根据书中12家公司的案例可以得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若要行之有效则应包含如下五点。首先是战略,企业应该对气候变化有全局的认识,找到自己的定位、方向及实现路径。其次是管理,战略必须通过制度设计与管理手段贯彻落实,这可能涉及到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再次是行动,将战略与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分配到每个人手里。然后是绩效披露,行动效果要通过绩效尤其是量化数据来衡量,相关信息也要适时对外披露。最后要注意行业特性与企业特点,做到量体裁衣,即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特点的策略,切忌简单复制和模仿。如果这五个要点都能做到并且做好,企业就必然能够轻松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过渡。当然,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从《企业低碳领导力》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优秀中国企业低碳发展的故事,但许多中国公司还需要先从改变观念做起。或许,他们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一读这本案例集。
相关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