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建筑业的新蓝图:点评《建筑节能》

发布时间:2010-08-26所属期数:2009.4
New Blueprint for the Building Industry:A Book Review 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文/郭沛源


  关于建筑节能,笔者是个外行。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香港朋友请我为亚洲企业领袖协会(Asia Business Council)校对译作《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对亚洲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此才开始对建筑节能有了更多了解。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先有了两个疑问:各行各业都在谈节能问题,这本书为什么偏偏只谈建筑?并且为什么只谈亚洲?一翻开书,作者便开门见山对此作了回应,看来这些问题也是作者曾经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谈建筑?书中指出,因为“建筑物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者之一,其消耗的能源和释放的温室气体量占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1/4到1/3”。根据美国的研究,若“隐含能量”(即建筑所需的附带材料,例如地毯、瓷砖和玻璃等)也成为考虑因素,那么建筑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高于工业和运输业。另外,建筑物的生命期长达数十年,今日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方式会对数十年之后的能源消耗模式和环境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只谈亚洲?这是因为“每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建筑在亚洲兴建,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市场。中国境内现有的建筑面积共400亿平方米,加上每年增加2亿平方米的楼面,大约占了全球总楼面面积的一半。在印度,从2000年到2005年建筑范围增加了1倍”。在快速的发展下,亚洲境内建筑物的全球总能耗从1971年3.7%增长到2004年的7.3%,203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11.2%。“现在若不积极改善亚洲建筑热潮的能源使用方式,亚洲的未来将受困于能源需求极高的建筑环境。”

  基于上述考虑,亚洲企业领袖协会,一家创办于1999年、由亚太地区工商界领袖组成的民间组织,决定深入研究亚洲地区的建筑节能问题,并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历时一年,走访了亚洲70多位专家,最终完成了《建筑节能》书稿。大概是因为定位于入门读物的缘故,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明了。主题内容由三章组成,分别是:节能建筑——建筑业的新蓝图、亚洲的节能建筑、亚洲的建筑节能政策。

  首先是关于建筑节能的综述,作者深入分析了兴建节能建筑是全球性的趋势,并且亚洲应当建造更多的节能建筑物。作者还介绍了实施建筑节能项目的一些主要手段。对我这个“门外汉”而言,这一章澄清了两个常见误解。误解之一是建筑节能是“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地产商除了落个好名声,别无它用。事实似乎不全是如此。书中引用了EMSI 国际咨询公司总裁的话说,“该公司在中国负责的20多项大型绿色建筑项目全部可以在5年内收回投资成本,在建造成本方面增加不到5%”。印度的实践也表明,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约为3到7年。对于一座有数十年生命期的建筑而言,几年的投资回收期应该是非常划算的。误解之二是,节能建筑只与地产商有关系,旁人很难插手。其实不然,书中指出,对于新建筑而言,开发商确实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节能设计可以为新建筑物省下20%~70%的能源使用”。但是,对于现有建筑,运营商(物业公司)、用户和业主的角色显然比开发商更重要。譬如,运营商通过有效的能源管理可以节约10%~30%的能耗;业主为建筑物进行翻新或改善工程后,可节约15%~35%的能源。

  书中第二章向读者展示了亚洲地区的一些节能建筑。书中引述的中国大陆的节能建筑为21世纪议程节能示范大楼、泰格公寓、珠江城和东滩生态城。这些项目都属新建项目,前两者已落成,后两者仍在建。根据测算,已落成的两座建筑的节能性能表现优越:节能示范大楼每平米建筑面积可节省60%能耗;泰格公寓每平米每小时可节省75%照明能耗及50%空调能耗。泰格公寓是招商地产的一个商业项目,租户对象主要是当地跨国企业的国际专业人士及高级职员,因为他们的环保意识一般比较高。招商地产表示,该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极佳,泰格的租金高出预期15%。这无疑是市场接受节能建筑的一个极好例子,说明了建筑节能的市场魅力。

  第三章则详细介绍了11个亚洲经济体的建筑节能政策。作者强调,有效的政策组合可促进节能措施的实施,这些政策组合可包括设备/器材标签及标准、能源标准、建筑能效评级及标签、经济激励、业界技术能力建设、政府以身作则以及示范项目。目前,一些亚洲经济体已经制订了相关的标准和政策。譬如,在建筑能源标准方面,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地区已制定强制性建筑物节能标准,日本于 2007年起采用强制性标准,印度亦准备在未来几年正式采用强制性标准。尽管如此,作者也指出,政府关于建筑节能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要注意能源价格的补贴政策对市场带来的扭曲效应,这种效应极大阻碍了节能建筑的发展。这是因为,有了补贴,用户便觉得能源很便宜,没有必要竭尽全力节约建筑能耗。

相关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