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

“生物多样性浪潮登陆北京系列演讲活动”在京闭幕

发布时间:2010-10-20

    2010年10月16日,“生物多样性浪潮登陆北京系列演讲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办隆重的闭幕式,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效业出席并致辞。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宣传教育子项目负责人、世界知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John MacKinnon(马敬能)博士作了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共同的使命》的闭幕演讲。至此,由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多家单位合办的2010年生物多样性浪潮登陆北京系列演讲活动圆满结束。

    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与人类所面临的威胁正在全球范围加剧,联合国认为需要把所有的真相告诉人们,特别是在人类发展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基础,它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质量,关乎人类的未来。但是,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很久以来一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难以为大众所了解。在经济的大发展中,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宝库面临严峻的威胁。要扭转这样的局面,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好人们的生存环境,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位公民都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各个行业、从事各种工作、各种年龄的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浪潮登陆北京系列演讲活动”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策划和开展起来的。这是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ECBP)响应联合国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号召,根据《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策划的大型公众教育活动。这一活动从5月开始首场演讲,共举办了9场,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听众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环保组织、新闻界、法律界、武警部队、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区居民近万人。

    正如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宣传教育子项目负责人约翰·马敬能先生和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效业先生所共同强调的,拯救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需要开发科学的聪明的方法,通过经济、市场、政策手段实现保护目标,帮助地球降温,更要发动所有民众和各级领导者的智慧,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习惯、价值取向,重建人对于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既要看到问题的严峻性,同时也充满希望和信心。

    中国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约国。上月国务院批准的(2011—203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2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拿出的实际行动,也是中国政府送给联合国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最好的礼物。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配合系列科普报告还同时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共同的使命”专题展览和“生物多样性主题图书展”,前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诠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内涵,介绍全球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相关活动,展示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与中国政府以及其他协作组织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重要进展。后者立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藏文献,展示与生物多样性主题相关的100多种图书,宣传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和科学知识,丰富了本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为了进一步共同推进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工作,闭幕式上,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宣教子项目还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就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合作双方期待,全社会方方面面都能了解并且都关注和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家一道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 由欧盟、中国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环境保护部四方共同发起,是目前欧盟资助的最大规模的海外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通过执行这个项目将建立有效的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保护好我们特有的生态系统。

相关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