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 生态环保人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 2021-03-24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华夏大地,一片希望的景象。

  从脱贫攻坚的维度来看,2021年的初春,迎来又一个收获季。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以“生态美”助力“百姓富”,以“生态美”引领“百姓富”。回望过去的艰苦努力,生态环保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抹靓色。

  生态环保人精准扶贫

  生态环境部以生态文明理念勾勒出精准扶贫的蓝图,努力把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了“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优势。

  这个过程中,生态环保铁军接力奋斗。

  2000余人次深入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开展定点帮扶,13个扶贫工作小组结队87个贫困村,先后选派10名干部挂职及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一串沉甸甸的数字,不仅给当地干部群众带来了信心,更体现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生态环保人与全国人民守望相助,手挽手肩并肩,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不懈努力。

  这背后,是生态环境部党组和部领导的高度重视——顶格配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担任组长,其他部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部领导22人次到河北省围场县和隆化县开展定点扶贫调研工作。

  这背后,是扶贫工作的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生态环境部累计在两县投入帮扶资金3.02亿元,引进帮扶资金4.86亿元,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200余万元。

  这背后,是一个个客观指标反映出的生态环保成绩单——2020年2月,生态环境部定点帮扶的围场县、隆化县顺利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同时,围场县、隆化县地表水Ⅲ类或优于Ⅲ类达标率分别从2017年的50%、66.7%提升到2019年的71.4%、83.3%,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从2017年的81.1%、76.7%提高到2019年的84.1%、84.3%。

  “生态美”与“百姓富”正在变成现实

  由此及彼,铢积寸累。生态环保扶贫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也在深化。

  重点围绕定点扶贫、行业扶贫以及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西省崇义县等工作探索实践,生态环境部初步总结凝练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逐步演进的“四绿四金”4条典型路径。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每年守护约4900多亿元的生态资源流量资产,同时获得国家给予的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补助、补偿资金约20亿元,实现了“守绿换金”。

  山西省右玉县林木绿化率由解放初期的不足0.3%达到了现在的54%,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126个贫困村退出、15918名贫困人口减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0%以下,实现了“添绿增金”。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依托优美生态环境优势和深厚的苗家文化资源底蕴,大胆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积极挖掘苗族文化元素,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长至2017年的突破万元,顺利于2017年脱贫摘帽,实现了“点绿成金”。

  安徽省旌德县探索发展碳汇经济,通过造林、森林或竹林经营获取碳汇收入,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目前,全县26万亩林地入股35个林业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涉及贫困户968户,每年按照30元/亩-200元/亩分红,年收益约50余万元,实现了“借绿生金”。

  扶贫风雨无悔,小康今朝功成。当“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一幅幅“生态美”与“百姓富”双赢的绿色发展图景正在变成现实。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生态环保人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肩负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时代责任,他们坚信,只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1年03月24日作者:童克难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