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来源中燃煤占比由百分之二十二点四降至百分之三 北京持续深入开展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见成效
发布时间: 2021-03-24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深入开展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特别是重点抓好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煤炭消费领域逐步压缩,煤炭消费总量持续大幅下降。

  监测数据显示,北京与燃煤直接相关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已从1998年治理初期的120微克/立方米,降低到2020年的4微克/立方米,实现了冬季供暖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共赢。

  持续发力,推进能源清洁化

  自开展城区1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改造以来,北京市坚持能源清洁化战略,推进工业、生活领域压减燃煤,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和太阳能为辅的清洁能源体系。

  一方面,北京相继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基本淘汰全市10蒸吨及以下、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现工业领域基本无燃煤。另一方面,北京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在2015年实现核心区基本“无煤化”的基础上,2018年实现了全市基本无燃煤锅炉,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在北方城市中率先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

  在能源消费总量刚性增长的形势下,北京燃煤消费量从峰值的3000余万吨降至2020年的173万吨,累计减少94%;电力、燃气等清洁优质能源占比提高到98.1%。“一降一升”,展示了一个典型北方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艰难过程。

  由内及外,压减燃煤见成效

  2014年,北京市首次PM2.5来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其中,燃煤占比22.4%。针对这一结果,北京“对症下药”,压减燃煤改用清洁能源,减少SO2、NO2排放。

  改“煤”换“气”、产业升级,开启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按照宜气由气、宜电则电的原则,北京市的压减燃煤工作由城区向远郊区逐渐推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北京市聚焦燃煤消费主要领域,从电力、工业、供暖、居民消费等方面,分阶段、有侧重开展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民用散煤清洁能源替代3项工程性减排工作。

  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首钢启动搬迁调整,5700台、2.2万余蒸吨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核心城区9.37万户居民告别燃煤取暖。

  2008年至2018年的又一个十年,四大燃煤电厂实现关停或停备,北京工业领域基本实现燃煤“清零”,累计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民用散煤140余万户。

  2018年,北京市新一轮PM2.5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在本地污染来源中,燃煤占比由上一轮源解析的22.4%降至3%,这标志着北京能源清洁化战略取得了重要成效。

  完善机制,综合施策严格管理

  北京市按照控总量、禁增量、减存量、防反弹的压减燃煤总体思路,逐步摸索形成了完备、系统的工作管理机制,不仅在宏观形成了多维度管理架构,管理层面精细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为做好压减燃煤工作,北京市先后印发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压减燃煤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了全国最严禁燃区规定。同时,制定燃气轮机、锅炉、煤质等领域地方标准,形成煤改清洁能源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制定完善压减燃煤经济鼓励政策20余项,保障补助范围广、支持力度大、持续性强。

  此外,北京还积极做好协调调度工作,由市压煤办牵头,搭建平台、明确职责、畅通渠道,形成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协作合力。并采取挂图作战、定期调度、现场核实等方式紧盯项目进展,加强电力、燃气保供体系构建,加强违法用煤执法检查,有效防止区域用煤反弹。

  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化,有序推进山区村庄煤改清洁能源,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筑节能步伐,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促进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03月24日作者:夏莉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