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本就该互相拥抱 哥伦比亚打造首座“生物多样性城市”,阿尔巴尼亚利用泻湖抵御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 2020-06-09

 


  从中国手中接过接力棒后,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哥伦比亚,成为纪念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东道国。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正在加速,气候也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如今,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正在肆虐,困扰着无数人的健康和生计。这对全球提出警示:保护人类,必须保护好自然。同时,整个国际社会也需要为此做出改变。举办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正是为了找到可行办法、实现这一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视频会议上这样谈到。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近年来,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类似的呼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正以积极行动在重新定义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哥伦比亚:“破壁”城市与自然 修复受损沼泽地

  日前,哥伦比亚已经计划将加勒比海沿岸最大的城市——巴兰基亚(Barranquilla)建设成其国内首座“生物多样性城市”。据悉,这项倡议是为了响应今年哥伦比亚作为东道国,巴兰基亚作为第一个试点项目城市,打破城市与当地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间的壁垒,将以两者完全有机结合的概念重新设计并完善“生物多样性城市”的内涵。随着项目的推进,还会有更多哥伦比亚的城市加入进来。

  今年早些时候,巴兰基亚当地政府还宣布了一个重大的“生物多样性城市”提议:修复马格达莱纳河河口的马洛昆沼泽(Mallorquín swamp)。提到马格达莱纳河,人们会想起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新忠诚号”在水面上乘风破浪的那条河,它流入加勒比海,是哥伦比亚第一大河、最重要的水运航道。

  自殖民时期以来,巴兰基亚一直是人们通往哥伦比亚内陆的大门,其生产总值占哥伦比亚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27%。但随着城市扩张、运输业蓬勃发展,沿海地区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河口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使凯门鳄和其他鱼类的栖息地严重退化。

  马格达莱纳河河口湿地由一条狭窄的海滩同加勒比海隔开。因为工业化不断推进的需要,堤坝建造起来,让更多的货船畅通地进出港口。也因此,多年来,污水废水排放、过渡砍伐、过度捕捞等削弱了沼泽的碳循环能力(沼泽植被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合成为有机碳,从而成为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进行碳交换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正在退化,马洛昆沼泽仍保护着4种红树林,包括受到威胁的红树物种、81种鸟类、15种海洋无脊椎动物、9种鱼类、9种两栖动物和7种爬行动物。

  “生物多样性城市”项目的建立,通过让马格达莱纳河小径和其他基础设施上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让当地居民和游客可以在附近开展可持续生态旅游活动,例如观鸟。巴兰基亚还将允许游客到受保护的红树林区VíaParque Isla Salamanca一探究竟。这里面积超过500km2(193平方英里),这是候鸟的重要憩息地。据悉,在这一地区最近一次的物种调查中,志愿者在5小时内识别出207个物种。

  “我们可以告诉游客,在巴兰基亚,不仅有一条远近闻名的河(马格达莱纳河)、有一片写满故事的大海(加勒比海),还有一片保护我们更好生息繁衍的沼泽(马洛昆沼泽)。”巴兰基亚市市长Jaime Pumarejo这样描述道。

  阿尔巴尼亚:让泻湖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黄金防线

  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仅有东道国,还有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国家阿尔巴尼亚的人们。

  作为3个孩子的父亲,阿尔伯特·帕蒂(Albert Pati)正在深刻地感受着气候变化给他生活带来的改变。

  早前,帕蒂一家搬到海边,开了一家临海酒吧。那时候,不论是三五朋友聚会,又或是海外游客来观光,这里都是欣赏地中海的绝佳观景点之一。

  气候随着工业化升温,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一家。直至有一天,帕蒂像往常一样开车送孩子们去上学,眼前突然漫过海水,淹没了自家的车。那一刻,帕蒂带着几个孩子如落汤鸡一般迅速逃离。待到达安全的地方,他不禁感叹“我今年52岁,我从未见过这种气候。冬天更加艰难,潮水也越来越高。海平线居然真的升高到眼前了,真的庆幸有一片地势稍高的海滩拯救了我们。”

  在帕蒂酒吧所属的勒扎区(Lezha District),很多上世纪70年代建的房屋已经消失了,有的几乎看不见,有的只剩屋顶能露出海面。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如何找到一个与海洋和谐共存的解决办法。

  于是,Kune-Vain泻湖就这样应运而生。所谓泻湖,原为海洋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有的则是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滩、河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形成。在Kune-Vain泻湖,如果海水超过了海平面,将会首先到达泻湖内部,较缓地流入镇子里的地下水系统,从而避免对居民和建筑造成直接伤害。

  据记者了解,Kune-Vain泻湖系统占地约4000公顷。与此同时,因为这里是迁徙路线上鸟类的生态廊道,约有200多种鸟类,所以这里成为一处生物多样性的极佳观赏地点,更被鸟类保护国际组织指定为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鸟类保护区”。

  Kune-Vain泻湖不仅可以保护野生生物,还可以成为一道抵御海岸线不断被侵蚀的天然屏障,保护人类、城镇和村庄免受洪水侵袭。每次想到这件事,帕蒂都想双手合十,感谢大自然的这份馈赠,让他不再在夜晚时为了几个孩子的安全辗转反侧。

  当然,关注气候变化的全球环境基金(GE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没有袖手旁观。在二者的支持下,阿尔巴尼亚政府现在正沿着Kune-Vain泻湖系统的这条沙丘地带,计划重新造林2000米。这个项目希望通过恢复植被来增强泻湖的抗侵蚀能力。当前,项目组正在选择合适的树木品种,最好是既要耐洪、也要耐盐的本地树种。

  不仅如此,项目组的科研人员还耐心地对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利用自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参与这项修复项目的官员阿蒂法·卡萨姆(Atifa Kassam)表示,“这种建立在适应生态系统的项目,通过古朴的、自然的方式保护人们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为自然界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完善。也希望更多气候脆弱的国家和地区能找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合适的举措和方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阿尔巴尼亚人来参观Kune-Vain泻湖。“通过利用泻湖来帮助人们抵御气候变化,我们可以保护至关重要的生态旅游业,让附近城区也能正常运转起来。”

  现在帕蒂的海滩酒吧“升级”了。他说:“我在自家酒吧的院子里种了花白蜡树(fraxinus ornus)。之所以选择这种树,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和耐久。”他常常指着院子里的树,向来纳凉喝冷饮的游客自豪地介绍道,“这种树不易受虫类伤害,其实很容易养活。这都是来这里帮助我们的植物学家告诉我们的。”

  全球:自然仍不断向人类发出警告信号

  一些国家和地区尝试着用基于自然规律的方式改善周边的环境,初尝甜果,但从全球多数地区看来,自然界仍然在以各种方式向人类传递信号。

  这其中有积极的信号。很难想像,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类的苦难中,自然在悄然焕发另一种生机。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近日公开的一篇气候科学论文指出,由于多国政府采取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政策,截至2020年4月,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比2019年日均水平下降了17%。

  随着疫情在印度持续蔓延,印度政府一声令下,超10亿印度居民居家隔离。短短的一两个月内,恒河水就自净到了可饮用级别。

  由于游客骤减,威尼斯的运河变得清澈见底;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街头,因为实行宵禁,街头冷清到能看到美洲狮“逛街”觅食;在撒丁岛港口码头边,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海豚在嬉戏追逐。

  当然,消极的信号依然存在。4月,澳大利亚科学家发表报告指出,由于海洋温度上升,大堡礁珊瑚正经历5年内第三次白化现象。此次白化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恐令大量珊瑚死亡。

  6月1日,刚果(金)暴发了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有6名感染者,其中4人已死亡。这是自1976年以来这里发生的第十一次埃博拉疫情。

  那么,如何阻止这些自然的消极信号再次发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生物多样性专家多琳·罗宾逊(Doreen Robinson)表示:“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防止疾病传播。在当地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的地方,可以降低某些人畜共患的疾病感染率。

  这一年,自然向人类发出的声音纷繁复杂,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再定义,也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变成一道答案并不统一的多解题。但人与自然越来越像一碗混合沙拉,当调羹搅拌时,没有生物能够独善其身。

2020年06月09日作者:张倩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