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空间使用者行动案例交流活动在深圳举行:汇聚民间智慧,共筑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 2025-10-31

  10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企业碳中和行动、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共同主办的“美丽中国•绿色空间使用者行动案例交流活动”在深圳成功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涵盖企业、校园、社区等多维场景的12个典型案例代表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用好既有资源、做优日常行为”的生动实践,为美丽中国建设汇聚起蓬勃的民间智慧与行动力量。

  “绿色空间使用者行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通过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实践案例,累计收到申报案例96个,覆盖15个省区市。这一活动不仅是落实国家“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蓝图的具体举措,更是对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战略部署,和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求的积极响应与基层实践探索。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林玉在致辞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旁观者,这项行动正是将政策语言转化为日常行动的关键桥梁。”活动聚焦空间使用者、运营者与维护者的能动价值,倡导通过低成本模式推动低碳生活融入社会肌理。
  
  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分享了实践成果:“绿色空间的核心在于激活人的能动性。万物云在不增加硬件投入的情况下,使深圳部分项目用电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这体现了低碳转型可通过行为改变实现“软”升级,与美丽中国建设中“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要求高度契合。
  
  案例交流环节精彩纷呈。教育领域将低碳行为与学分挂钩,激发青年参与热情;社区利用闲置空间建设光伏座椅、智能垃圾箱,推动居民“共商共治”;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优化能耗管理,实现能耗下降5%-10%。这些案例共同彰显了“低成本、高参与、易推广”的鲜明特点,是民间智慧在绿色低碳领域的集中迸发。
  专家学者对活动及案例给予了高度评价。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健指出:“这项行动破解了低碳转型的‘距离感’,让减排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行动。”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表示,活动创新性地聚焦城市日常空间——学校、社区、商场,呼吁更多青年用创意和活力让环保成为生活美学。
  活动设置的媒体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来自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彭博商业周刊等媒体记者踊跃提问发言。他们普遍认为案例真材实料、覆盖面广,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启发性, 并就经验提炼、运维平衡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表示将做好“智库型”报道,将来自中国基层的绿色实践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更深。
  为持续放大活动效益,主办方计划将优秀案例纳入《2025美丽中国•绿色空间使用者年鉴》,并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向国际社会发布,届时,将同步上线英文版数字平台,供全球城市和机构免费下载参考,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社会的基层方案。活动联合主办方之一,万物云可持续发展中心总经理王唯唯表示,未来将坚持“年度征集—国内交流—国际发布”的常态化机制,持续为美丽中国建设积累民间动能。
  从政策号召到基层行动,“绿色空间使用者行动”生动表明:美丽中国建设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依赖于亿万公民的自觉参与。随着更多案例的推广,这一行动必将成为中国“双碳”战略中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