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的冲突


  很多工厂在开始兴建的时候,周围是没有居民的;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厂渐渐被居民区包围住了,环境投诉也随之出现了。居民与企业之间的冲突不断,最后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出面解决。闹到最后,企业不得不搬迁。但是,企业觉得很冤枉,因为他没有环境违法行为,而且企业是先建的,居民区是后来才有的;居民也振振有词:虽然企业尽了最大的努力改善环境,但是,环境污染确实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在这件事中,板子该打在谁的身上呢?我们先问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开发商要在一个有污染的企业周围建住宅呢?企业有没有把污染情况告诉社会呢?居民为什么要买这里的房子呢?现实情况是,开发商在建住宅之前,没有对企业的污染情况及其影响进行深入仔细调查,也没有对住宅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掌握足够的环境信息;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他们确实知道这个企业的污染情况,但是向消费者隐瞒了环境信息。企业是知道自己的污染状况的,但是,他们没有向社会公布自己的环境信息,而且觉得社会知道的越少越好。在这三者之间,信息最闭塞的就是消费者,他们在买房子之前,受专业知识水平、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得到详细的有关企业的环境信息;就是了解到“一鳞半爪”,也无法做出判断;在住进新房子之前,也不可能体验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环境信息获得和沟通方面居于最弱势的地位,他的知情权被剥夺了。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连锁反应:环境污染给消费者带来了痛苦,并造成了精神上的损失;工厂的搬迁又给企业造成了实质性的经济损失;当地政府以及环保部门则花了很多时间、人力和物力解决这个信访问题,损失进一步扩大到社会。开发商是最划算的,因为房子全卖掉了,而且也没有消费者去追究他们的责任,向他们索赔。
  信息的完全流通,可以使人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企业公开它的环境信息,是履行其社会责任的途径之一。目前欧盟正在企业间推行一种新的认证,与ISO14000不同的是,它要求企业自愿地向社会公开自己的环境信息,并接受社会的监督。我国一些地方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还需要政府、环保部门采取有效手段予以大力推动。

2004-04-07 中国环境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