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项目争议扑朔迷离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1 14:46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林木报道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引发争议的金光集团与云南省的合作始于2002年8月,短短一年多以后,它已经在整个云南圈定了2750万亩的庞大的林浆纸基地。


  金光集团APP在云南省“圈地”2750万亩的庞大项目,若要实施,需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审批。其中涉及林基地部分,需要有国家林业局的初审意见;有关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需要国家环保局批准;牵涉到的林木采伐限额,则需要国务院的批准。

  但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转述国家林业局相关人士话说,项目计划被送往国家发改委审批时,并没有循法定程序前往国家林业局征得有关林基地的初审意见。因此,今年4月,国家林业局派员前往调研。

  根据云南省林业厅7月20日致省政府的《关于对金光集团在思茅建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情况报告》记录:国家林业局2004年4月4日到13日派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专家调研组到思茅市进行调研时发现了问题,并引起国家林业局的重视。2004年6月16日国家林业局以转发调研报告的形式发出了《关于认真整改森林资源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据媒体引述该通知报道,国家林业局的调研报告认为:“由政府包揽、强行定价的不规范流转行为……必须坚决制止。”

  金光集团在思茅市的规划如果得以实施,“全市近3600万亩现有天然林中有一半要通过大面积皆伐(即全部砍光),改变为人工林。其中大部分规划的原料林基地将种植桉树。目前,思茅市尚没有大面积营造桉树的成功经验,一旦大规模推广营造桉树工业原料基地,将会对思茅市的林地生产力和思茅松这一优良树种的保护造成重大影响。”

  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2003年六七月份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在对金光集团委托就林基地项目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时,7位专家曾提出质疑,认为林基地规模过大。据这位知情人士透露,7位专家的质疑被驳回,在这种情况下,反对的声音试图通过学者的渠道反映他们的意见。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事最初是一位美国记者通过自己的渠道得到消息后,予以了报道。随后的2004年7月12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在国内以“云南森林告危”为题率先报道了云南省与APP合作项目危急滇南生态,引起国内关注。

  与此同时,消息也通过另一个渠道传达到了国际环保组织。据绿色和平森林项目副主任刘兵说,他们是在6月初有“内部朋友”告诉他们这一事实后开始着手调查这一事件的。

  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媒体的压力下,云南省林业厅做出了相应姿态。“在《新闻周刊》文章刊登出来后,我厅于7月12日—18日派出两个工作组深入思茅市的澜沧县和景谷县进行调查核实,配合思茅市委、市政府做好整改工作”。

  在云南省林业厅所做的报告中,“林业厅对思茅市招商引资,以大项目带动森林资源的大培育、林产业的大发展,对加大外资引进力度,重点在思茅扩大林纸基地规模,加快建设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是积极支持的。但搞多大规模,资源能支持多少等问题,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地研究,走依法程序。”云南省林业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林业厅在这次争议中夹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不无尴尬。尽管云南省对思茅市进行了整改,但争论一时还很难平息下来。

  9月12日,云南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发展云南林纸生产力高层论坛”。据《经济观察报》当时转引省政府领导的话说,“目的是在交流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加快发展”。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这次论坛中,实际受到邀请的持反对意见的人并不多。而记者在11月采访云南省林业部门有关人士时获知,论坛之后政府对开放争论的热情减退。11月16日,绿色和平组织在京办事处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引起世人对此事的关注。

  APP反击

  针对16日的发布会,在APP公司随后的一份公开声明中,APP对于绿色和平组织的指责几乎逐条作了回击。

  该声明对于几个关键性问题,如:究竟有无砍伐?树种问题?等均有相当肯定的回答。在其第二条第一项分说明中,APP明确表示“我们在云南仅开展了部分造林业务,没有进行林木采购和采伐,无论是经济林还是天然林,所以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和侵害林农合法利益的可能。”

  此外,声明中多次强调APP业务的法理性,如:“严格按照国家《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我们在中国的林场已通过ISO1400国际环保认证;并且在华工厂也通过ISO14001国际环保认证……”

  截至发稿时为止,双方的争执仍然未明。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