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特富龙:立邦VS杜邦 同业暗战伤了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0:29 《财经时报》

  对手的危机不一定就是你的机会。利用得不好,反而给人以落井下石的感觉

  本报记者 刘柳

  杜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查尔斯.布朗不久前表态:“过去50年的实验和科学研究证明,特富龙的原材料C8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但在等待国家质监局的“秋季报告”结果之前,有关杜邦的负面言论尚未结束,这一次挑起的不是美国环保署(EPA),而是广东小家电企业立邦电器公司。

  立邦意欲何为

  7月底,立邦在北京召开题为“倡导诚信维权,关注消费健康”的新闻发布会。总经理张德彪宣布了针对杜邦的几项行动:

  第一,暂停采用杜邦特富龙技术生产产品,与商家商议组织该类产品暂时下架,并随时通告消费者有关“毒锅”的情况;第二,配合质监部门制订更安全的检测方法,建议进行行业检验;第三,若EPA对杜邦的指控成立,将向杜邦索赔1000万美元,并把诉讼所得捐赠给癌症基金会。

  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手出现危机或弱点,有时候意味着市场格局的变化。每个企业面对这种状况都不可能完全无动于衷。立邦作为一家只有2000名员工、20余名开发人员的小型电饭锅生产企业,看到杜邦这样的市场领导者出现危机急忙“跳将出来”,在上海卓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叶秉喜看来,有着强烈的炒作嫌疑。

  “这也可以从他们的行动计划分析中看出来。” 叶秉喜对《财经时报》评论认为,“除了第一条还有点可操作性外,其他只是说说而已。比如,对杜邦的索赔,前提是EPA对杜邦的指控成立,也就是说,不成功也就不索赔了。这样的许诺对立邦来说没有多少风险。”

  现在,仅在GOOGLE上,将立邦与杜邦联系起来的新闻就有数千条,仅从炒作这一角度来说,立邦的目的似乎达到了。“由于人们对杜邦事件的高度关注,这样做自然吸引眼球。”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穆诗斌说。

  但张德彪否认自己是在炒作。他对《财经时报》表示,“特富龙”事件是关系到人体健康安全的大事,有毒也好无毒也罢,都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的权利来交学费。因此,“立邦决定在所有企业沉默等待检测结果之时首先站出来。这是一种诚信的表现”。

  “立邦秀”的三大缺陷

  尽管如此,立邦并不是第一个表现对顾客“尽责”的企业。在立邦发表声明前,微波炉巨头格兰仕与国内外100多家材料供应商签定了健康保证书,从上游封杀有毒成分,并计划推出自己的替代“特富龙”的健康材料。

  与格兰仕相比,立邦在利用杜邦危机时指向性明确,以指责、攻击杜邦来反衬自己。“这虽然没有违反法律,但却有着违反商业道德的嫌疑。”叶秉喜说。而格兰仕虽然也秀了一把,但旨在“说明自己产品好,并没有刻意攻击杜邦的坏”。

  其次,从“特富龙”事件披露到现在,美国环保署和中国的质监局都还没有定论,“利用一个没有定论的对手危机事件,能多大程度俘获消费者很难确定”。

  倘若美国环保署最终没有禁止使用“特富龙”的关键原材料——C8,杜邦危机过去以后,暂时犹豫的消费者可能还会返回杜邦。而且,立邦可能会失去杜邦的原材料支持,最终退出这个产品市场。

  另外,与格兰仕推出自己的健康材料的行为相比,立邦攻击杜邦时没有做到推出替代“特富龙”的产品,“这是立邦最大的失误。”穆诗斌认为,“消费者现在除了想知道有关杜邦产品的信息外,更希望能够买到替代杜邦的指向性的产品。从这点来说,格兰仕比立邦精明。”

  “对手的危机不一定就是你的机会。”叶秉喜说,“利用得不好,反而给人以落井下石的感觉。”

  立邦的确在短时间内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但“知名度与美誉度不一定成正比。”芭芭拉.伍沃德咨询教练有限公司管理总监、国际经理人联合会教练笆笆拉.伍沃德(Barbara Woodward)博士对《财经时报》表示,“利用竞争对手的危机是一种短期行为,从长期来看有损企业的品牌和形象。”

  在她看来,只有在行业内一两家企业确实有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情况下,才能针对这一两家企业联合起来采取相应的行动。但“前提是不能在语言上中伤该企业,并从公众利益出发,为顾客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服务”。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