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人与自然 ——《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读后感



06级环境科学 0611180026 谭丽

   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的那一刻起,人就有了征服自然的欲望,“人定胜天”的思想深深的根植人心。从远古时代的群居洞穴到21世纪的高楼大厦,的确,人类通过对自然的改造为自己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各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们可以涉足远征,房屋的建造使人们免遭暴风雨的袭击,电信事业的发达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种种迹象在显示着人类无穷智慧的同时也蒙蔽了人的双眼,使人们固执的人为可以肆无忌惮的改造大自然。然而,当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超过了它的“忍耐限度”的时候,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河流的污染、频频发生的台风、草地的退化、荒漠的扩张……一切的一切都在控诉着人类的种种行为。终于,人们醒悟了,开始了对自然的保护,就如文中所说,人们在保护了某一物种的同时却对另一物种构成了威胁,大自然真的就那么简单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维护生态平衡是保护大自然的重要环节。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自己的稳定性,这种调节能力的强弱有赖于成分的多样性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途径的复杂性,但人类过多地干预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大规模破坏森林植被,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瓦解,引起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循环、矿物质循环、大气流动的混乱,造成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恶化,出现极其严重的灾难。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黑风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为了加速开发中西部,大规模开垦草原、砍伐森林,大片植被毁灭。从1870年开垦180万亩,到1930年扩大到11300万亩,增长约60倍,结果是土地裸露,失去水分,风蚀加剧,引起地貌、土壤的迅速恶化。1934年5月11日在伊利诺斯、马里兰、北卡罗来纳等州刮起了巨大的黑风暴,狂风卷着浓密的黄尘,遮天蔽日,纽约市区一片昏暗,据该市气象台测定,大气含尘量为每立方公里40吨。事后调查,这场风暴是从破坏最严重的西部干旱区刮起,越过美国三分之二大陆,刮走有机质和无机质三亿多吨,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风暴之后,西部平原水井、溪流干涸、作物枯萎、牛羊渴死,人们被迫背井离乡。同年7月20日在另外几个州又刮起一场黑风暴,毁灭了大量耕地。这一年全国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灾难使人们得到了惨痛的教训。

  此外,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生物多样性具有稳定水文、保护土壤、维持环境的自然平衡等价值。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收捕、工业发展造成的化学污染、引进物种、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物种的数量正在急剧锐减。拿引进物种来说,在许多海洋性岛屿上已实际取代了本地植物种类(Fosberg,1988)。甚至保护得很好的海岛,如加拉帕戈斯群岛所引进的植物种竟和本地种一样多(Adsersen,1989)。大陆地区也受到影响,植物引进中的问题已被认定为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动物也免不了受此威胁,例如,在非洲裂谷若干湖中的一些特有中的比例极高,鱼的引进种已威胁大多数本地种濒临灭绝(Miller,1989)。蠓蛇和其他引进动物可相当迅速的导致本地动物区系的灭绝,而引进的食草动物,如山羊,甚至驯鹿可消灭本地植物区系。人类的这些自以为聪明的行为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大多数专家得出结论:即可能在今后的20-30年中,地球上总生物多样性的四分之一将处于严重的灭绝危险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难道我们还能“坐以待毙”吗?

  虽然我们已经对如何保护环境提出了一项又一项措施,但大自然高深莫测,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怎样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我想,也只有在全人类的不断探索中才能得出结论。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