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读《自然,并不简单》有感

北师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曾轶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从最开始的无节制地对大自然的掠夺到现在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及探索,似乎体现了人类已经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在读到大卫铃木的这篇文章后,人类的弱点之一——“喜欢简单的答案,有点自以为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从黑矢车菊的例子中,我们知道了土壤微生物也是决定物种能否成为入侵物种的因素,二是从大贼鱼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已经具备足够大的力量来扰动自然系统,所产生的后果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无法预测事情将怎样发展进行,因为在自然界答案往往没那么简单。
  目前,我在中国环境在线上,读到了一篇关于南京上新河被倒垃圾的采访报告。围绕“绿博园”和“奥体中心”,南京河西地区的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在这场大规模的建设中,令人痛心地发生了施工单位往长江江滩倾倒建筑垃圾的事情。“以人为本――携手共建绿色家园”,这是即将在南京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绿化博览会的主题。因“绿博会”和“十运会”所做的大量城建工作,其目标当然不能限于“绿博会”和“十运会”,更不能限于“绿博园”和“奥体中心”,而更应着眼于未来的“绿色家园”。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注意处理好会内与会外的关系、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无论是“绿博会”,还是“十运会”,还是与之配套的城市建设,其最终目标正是为人服务,为广大市民服务,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之后,人们有理由关注这样一个问题:这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实惠,给我们的后代造成什么影响?
  人类应该有一种长远的意识,不能只看到当前的方便,而且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界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作用力也许并不是马上就能显现的,因此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多问自己几个“然后呢”。按照生态工业学的观点,要把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及它们之间的能量转换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环,即“CRADLE TO CRADLE”,从起点又回到起点,大自然的万物就是这样相互影响,从而才能实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我自身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建议政府部门在制定有关环境的公共政策时应有长远和整体意识,实现多方面,纵横交错的紧密联系,共同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的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据了解, 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的省市和地区已经成功地做出了第一步的举措,在2005年1月签署了《泛珠三角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等领域将进行全方位合作,体现了
  从区域、流域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协同作战。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觉醒起来的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必将迎来一个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灿烂明天。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