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悄然生变



  华东电力市场首开试点,东北试点也将启动

  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终于正式启动。随着国家电监会发出的“关于开展华东电力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电力改革体系中的主要工作也逐渐向公众公开。

  对为什么选择华东地区开展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试点的问题,华东电力市场试点领导小组副组长、电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振华对此做了解释。

  谢振华认为,华东是今年开展电力市场试点的地区之一,选择华东地区开展电力市场建设试点有许多有利因素。第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东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厂网分开,形成了电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电力企业的产权结构比较清晰,企业组织结构比较规范,为引入竞争机制提供了较好的体制条件。第二,华东地区的上海、浙江是1998年国务院确定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试点,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第三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市场环境条件较好。第四,华东电网网架结构较强,省间电网联系比较紧密,近年来大范围的电能交换比较活跃。

  由于目前华东地区电力供应相对偏紧,电力供需形势对培育中的区域电力市场试点是一种挑战。但谢振华认为,建立电力市场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新的运行和发展机制,通过市场的方式,调整电力供求关系,引导和调节电力投资,优化配置电力资源,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谢振华认为,开展电力市场试点工作,正是要积极探索适应各种供需环境的电力竞争方式。市场总是变化的,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必须能够适应供不应求的环境,也能适应供大于求的环境,还可以适应供需平衡的环境,电力市场应该在各种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发挥灵活的调节作用。美国加州早期的电力市场模式,就是因为难以适应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机制不够灵活,因而加剧了当时的电力危机。从这个角度分析,电力供需紧张或电力供应富裕,都不应该成为建立市场的障碍。

  在华东试点启动之前,已有传言称东北区域电力市场试点的方案内容将于6月初亮相。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万字的文件已经起草完毕,并向国资委、财政部及发改委征求意见,正在修改过程中。有关人士称,在建立中国六大区域电力市场中起着“先锋军”作用的东北试点成功后,有关方面将会将其经验采纳,放入其他市场建设的纲领性方案中。而其中关于电价、投融资进退机制、对外资以及民营资本的态度和长期的电力供需管理,将会在电力市场试点启动后,产生一个示范性和试探性的效果。现在看来,华东要先行一步了。但据可靠消息,东北试点也将很快正式开始。

  电力改革信号频闪

  今年以来,电力领域新闻颇多,有电价检查、电力资本“跑马圈地”、电煤涨价等,大都与电力市场竞争有关。种种迹象表明,电力市场正在悄然生变,而这些“变”都是从不同方面为电力体制改革积累压力或动力。

  实质性的改革动作也时有出现。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全面推行峰谷分时电价、丰枯电价、避峰电价等一系列电价制度,并着手对以往电价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同时还决定,山西省和5大发电集团及两大电网公司的发电用煤在2002年合同价格的基础上,贫瘦煤和无烟煤每吨提高8元,大同优混煤每吨提高2元,并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电煤订货合同补签完毕。

  中国华电集团与湖北省政府签订了《湖北电力发展战略框架协议》。据此,华电集团将在15年间在湖北投资400亿元,使华电集团在湖北的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此前,中国国电集团则已经通过资产渗透,成功进入了湖北地区多家电力实体。同时,华能集团在湖北地区的投资也有了自己的发展规划。

  电力工业改革的初衷是,用厂网分开的手段来逐步打破计划垄断体制,建立一种真正的市场竞争体制,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调节功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冯飞研究员认为,“为什么现阶段的我们,在供给需求的动态平衡中的波动幅度和频率上,反而要比市场经济国家要大呢?”这涉及到管理体制等深层次的问题。在新一轮电力短缺已成定局的时候,必须要从行业发展和机制变化上来考虑这个问题。

  比如,现在电力行业增长机制是什么?是否应该形成由适应市场环境下的投资激励机制?在政府管理电力工业的方式上,是否应该由行业审批为主转变到市场化条件下的政府的现代电力监管制度?在微观机制上,电力行业的“国有包办”的局面是否应该真正有所改变,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局面,以真正成为负责任的企业。“所幸,国家有关部门在电力工业的宏观和微观方面,对此已经做了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冯飞说。

  电监会应避免被“边缘化”

  电力体制改革之后,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负责对电力市场竞争进行监管的电监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也是电改环境中亟待改善的环节。

  该位分析人士说,电力市场发展的宏观理性到底来自哪里,是否要完全问计于电监会?

  “只要出现不能保证供电的情况就是缺电”,吴敬儒认为现下电力供需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在十几个省份持续地出现“电荒”、“拉闸限电”的现象后,多种声音提出:目前的缺电是结构性缺电,是高峰时段缺电、季节性缺电、总量缺电等。虽然政府和管理层面的主要声音倾向于阶段性、季节性的缺电,可其一系列的布置工作也显现出这一问题的日渐严重。

  来自电监会供电监管部的贾英华主任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不一定那么严重,原因有几个方面:持续的非典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整个工业经济没有出现强劲的增长,全国餐饮商业和旅游的较大冲击,预计不会出现高温天气等诸多方面对电力的影响;至少在两三个月内,华东、广东和北京将不均衡发展,同期相比电力的需求也将放慢速度。

  而在电监会成立前后,面临新的投资机遇,一些电力巨头在西南、广东、湖北等地投入巨资开始其电源建设的“跑马圈地”。此时的企业投资行为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但在该打谁“板子”的问题上,电监会由于和不同部门的各自分工,并不能完全解决因相互权力义务不同而产生的相应问题。这对刚刚开展第一年工作的电监会来说,避免在中国电力市场上出现“监管真空”的窘境是一个考验。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