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论坛

 

 

 

解振华局长接受记者采访畅言环保大势——
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就在眼前


  3月11日,春天的北京阳光格外灿烂。在两会召开期间,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接受了部分中央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解振华局长兴致勃勃地就当前环保形势和一些环保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我们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
  采访一开始,记者们就两会间环保成为空前的热点话题,以及当前全社会都关注环保这一形势,向解振华局长提问。解振华局长从环保事业发展历史的高度,就当前环保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精辟的阐述。
  解振华局长说,我这次参加两会,确实有你们所说的这种感受。“两会”期间我上楼梯、下楼梯、到窗口站一会儿,总要被一些代表、委员,还有记者围着,这只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在关心环保。从代表、委员在这次大会的各个场合的发言中,以及我们了解的提案议案中,都能感觉到大家对环保的关心。环境问题受到党中央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这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建设和谐社会,环境保护是落实这些重要决策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第二,从世界环保历史来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阶段,往往是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最突出的时候,而目前中国开始进入这个阶段。第三,中国的环境问题也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家清醒地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在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保护部分所放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过去都是与人口、卫生等部分在一起,这次则放到了经济发展的部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环境保护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相连的。粗放型的、拼资源型的、不顾环境成本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根本上就是要改变发展的方式,环境保护既是改变传统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变传统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人们现在认识到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资源、环境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配合中央加强宏观调控,还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都大有作为。
  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重要内容之一。环境保护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我举一个例子。在北京,在一个小区建一根高压线,群众都不愿意,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去年我们环保系统接受群众来信来访达52万多件。这一方面说明,确实有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说明群众的环境意识大不一样了。过去大家主要想解决温饱问题,在环境质量上的要求是凑合,可现在大家不凑合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解振华局长风趣地说:我做环保工作20多年,过去是我们自己不断地喊环保重要,而现在是从中央到地方,人民群众在积极帮助、促进我们干工作。可以说,环境保护事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
  “我们也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
  解振华局长话锋一转: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环境保护同样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
  解振华局长给记者们仔细地分析了中国当前面临的巨大环境挑战。他说,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说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多年工业化的过程中,他们的环境问题是分阶段出现、逐步解决的。而中国在近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很快的情况下,各种环境问题都集中出现了,因此中国的环境问题是结构型的、复合型的、压缩型的。工业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污染问题已很严重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意味着,发达国家100多年逐步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过去20多年中出现,还要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主要的环境问题,因为中央和全国人民已经确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不我待,这确实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
  环境污染到了什么程度呢?大家知道,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容量是有限的。我国现有的主要污染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所以才有这么严重的污染。反过来,经济还要大发展,到2020年要实现翻两番;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我刚才说,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我想,经济指标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各地区发展的势头,达到既定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光是经济指标,还有社会进步,还有环境质量。如果按现在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即按传统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翻两番,其结果必然是: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这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
  我们算过一笔账:中国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即排放强度,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发达国家的8~9倍。也就是说,同样经济增长1%,我们的排放量是人家的8~9倍。排放量大实际上也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
  听解振华局长条理分明的一番分析,记者们切身感受到了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一时都陷入沉默之中。
  解振华局长接着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负责任的发展,既对当代人负责,又对子孙后代负责;既对国家、民族负责,同时也对世界和全人类负责。
  解振华局长稍作停顿,接着又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根本点就是改变发展方式。如果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解决了。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
  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要求五个统筹,到底如何实现?特别是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如何化解?中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道路。再具体化,就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发展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将资源生产成产品最后产生废物。循环经济的理念是没有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追求的是从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追求的结果是废物的最小化或零排放。我们相信,循环经济在我国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循环经济在中国已经不仅是理念,我们已经抓了一批示范试点,并初见成效。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开始生态省建设试点,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达44个,还涌现出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社区。这些地区和单位已经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规划,有的已立法,目前都在落实规划,有的初见成效。这说明,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不仅仅是理念。今年我们要总结提高,推广示范。一方面是引导企业、行业、地区走循环经济之路,另一方面通过执法推动走循环经济之路。
  我们做了测算,如果要保持现在的环境质量水平,到2020年实现经济翻两番,我国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至少应减少到现在的1/4。实际上,如果到2020年还是现在的环境水平,人民群众肯定不满意,所以我们的排放强度必须大大降低,有专家认为将来经济翻两番,排放强度应是现在的1/6~1/7,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改善。
  “要持续地、坚定地、有效地加强环保执法”
  提起“环评风暴”,解振华局长说:我倒不认为是什么“风暴”,其实这只是我们正常执法的一部分。环保部门作为执法机关,一直强调要持续地、坚定地、有效地加强环保执法。过去我们搞淮河、太湖“零点行动”,为了淮河、太湖水污染治理,上千家企业被依法关、停、并、转。去年我们取缔关停了6400多家违法排污企业,对非法资源开采企业和矿点,取缔了1.6万多家。为什么两万多家影响没有30多家大呢,因为这30多家“大”。法律面前大小平等,我们既要动小的也要动大的。实践证明,这些大企业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都很高,知错即改,对环保部门依法办事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们后来又对46家大的电厂依法行政,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回顾这些年的执法历史,年年都执法,但违法排污企业就像割韭菜一样,割倒了一茬又一茬。在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反复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特点充分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提出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不欠新账要各级政府下决心才行。我们在《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行上,得下大功夫。中央搞宏观调控,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执法力度。国有大企业应该带头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起表率作用。我们认为,全国上下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所有企业都应该有这个认识和觉悟。
  “环保部门准备好了吗?”
  有记者问:对环保的重要性全社会都有了新的认识,环境保护的地位提高了,那么环保部门在各方面是否都准备好了,以面对这一新形势呢?
  解振华局长说:应该说,环保形势有了这个局面,是我们长期的期望,我们一直都盼望这一天的到来。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但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负责人心中,环境保护仍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从环保部门本身来说,我们的认识和能力建设都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我在厅局长会上说,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机遇,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关键在队伍,在自身要加强能力建设。自身的能力如果不能提高,机遇到了,也抓不住。机遇难得,如果我们丧失这个机遇,从事业来说,可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从个人来说,会成为终身遗憾。所以,我们大家要有压力。
  为了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勇敢地迎接历史的挑战,完成好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找准突破口,开创新局面。
  首先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要依法治国。这几年,国家逐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比如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最近就做了修改,增加了循环经济的内容,规定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这是借鉴了西方的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今年还将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用法律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才能长治久安。
  二要转变机制和体制。比如对生活污染问题,用旧有的体制、机制难以有效解决问题。中国历史上没有污水处理厂,这几年在建设,在重点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了40%左右。问题是管网不配套,运行不正常。去年太湖、淮河现场会有一个很大的进展,就是确定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多元化投资和建设,还要有市场化运行机制。只有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才能根本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
  三要逐步解决环保执法授权不够的问题。环保部门是一个执法部门,要依法办事,但法律授权不到位造成执法不到位的情况。比如说,目前环保只有有限的罚款权、处罚权,限期治理的权都没有,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有了突破。如果法律授予执法机关足够的处罚权限,就会对违法企业形成震慑。
  解振华局长最后说:总之,现在是一个历史的机遇期,也是一个挑战的时期,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全国环保工作者要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迎接环保事业的春天!

2005-03-15 中国环境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