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论坛

 

 

 

白宫记者团有布什的卧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7日01:14 信息时报

  以少数党领袖南希·佩洛西为首的民主党人给布什写信说:“我们要求你跟那些用秘密宣传来影响公众观点的行为断绝关系。”

  白宫记者团有布什的“卧底”?

  用假名办证参加白宫记者会两年,专提亲政府问题,疑有共和党人幕后操纵

  “塔隆新闻”到底是什么?


  “塔隆新闻”通讯社在美国根本没有什么名气,更算不上什么主流媒体,但为什么它能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噪,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媒体的焦点呢?它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媒体呢?

  说到底,“塔隆新闻”通讯社其实是一个由美国共和党为代表的保守派人士创办,亲共和党、对布什政府带有明显正面倾向性的政治传声筒和宣传工具。所以,与其说它是个大众媒体还不如说它是个民间政治组织更为贴切一点。

  此外,这个“塔隆新闻”通讯社与美国共和党千丝万缕扯不清的关系还体现在它的领导结构上。一般来说,美国从事独立新闻工作的新闻社总编是不从属于任何一个政治党派的。但是,这个标榜“做独立自由新闻”的“塔隆新闻”通讯社的总编竟和一个著名共和党网站GOPUSA的总裁是同一个人!该网站就是以鼓吹共和党保守政策为宗旨的。

  杰夫·卡农在“塔隆新闻”通讯社当中的角色也是不容小视,尽管他只是一名小小的“记者”。“塔隆新闻”通讯社的总编、共和党人勃比·埃贝雷把他当作是和白宫沟通的一个重要棋子。通常杰夫都把在白宫得来的布什政府的政策一字不动地发表出来,白宫政府发言人麦克莱伦更不会错过这个为布什说好话的机会了。

  在杰夫·卡农的假记者身份被博客们戳穿揭露以后,杰夫本人在自己的网站上大呼冤枉,并决定保持沉默,不得不辞职并躲藏起来以避风头。同时,“塔隆新闻”通讯社的网站也被迫“停业整顿”,撤下了所有新闻,只留下了张贴声明的首页。声明中说,这件事给大家都带去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塔隆新闻”的未来,决定暂停在网上发布新闻一段时间,直到能做出更好的新闻。

  “塔隆新闻”的这一系列决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许只有他们才知道了。至于它和布什政府到底有何暧昧关系,相信众看官的心里也多少明白点了吧。

  2003年以来,杰夫·加农(据称这只是他的化名,其真实姓名应是詹姆斯·古克特),这个自称来自“塔隆新闻”通讯社的独立派记者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给许多同行留下的总是谦和、不显眼的印象,而对于其他一些像CNN等重量级媒体的记者来说,他甚至是一个取笑的对象。

  不过现在,再没有人笑得出来,因为杰夫·加农这个化名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身份——共和党下属一个组织的雇员。突然间,此人过去时常在新闻发布会上向白宫官员们提出“简单问题”的做法有了新解释:不是因为他太蠢笨,而是有布什政府在幕后进行操纵指挥。

  抛砖引玉:卖力“唱好”共和党政府

  这名出现在白宫记者发布会里已经有两年的“记者”并不引人注意,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无名小辈。其实他是个共和党人安插在白宫记者团里的“托儿”,用时髦一点的话说就是“卧底”。

  他是一个极富卧底专业精神的好“演员”,总能和白宫发言人或者布什总统在全世界各大媒体的聚光灯下和摄影机前在一出出“双簧好戏”里配合得天衣无缝,目的就在于能够帮共和党“唱好”政府。

  他也很有“牺牲精神”。他往往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初出茅庐、毫无经验的新手,在重大场合向总统发问时都会问一些看似无聊甚至弱智的问题。但此时台上却总能够有条有理地予以积极回应,似乎是事前排练好的一样。

  今年1月26日,杰夫·加农又如往常一样向布什总统提了一个明显带亲政府倾向的问题:“总统先生,您如何和那些脱离了现实的民主党人共事?”小布什当即心领神会,于是顺水推舟,把自己在第二任期的一系列政策大纲逐一向在场记者作了详细介绍。但也就是从那时起,不少人开始怀疑起了这个特别获得白宫青睐的“新手”。

  作用非凡:新闻发布会屡为发言人解围

  杰夫·加农的作用还体现在网络上,利用网络拼命为布什政府擦鞋。他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大选时候呼吁中间派摇摆不定的人士不要支持民主党人克里。同时他还在“塔隆新闻”的网站上频频发布布什政府的政策,俨然成了政府的民间宣传大喇叭。

  在白宫新闻厅,每当台上的新闻发言人麦克莱伦遭遇其他记者“穷追猛打”时,他总会把目光投向杰夫·加农,仿佛在寻找那根能够替他解围的“救命稻草”。因此,即便是在出现了“他就是布什的记者卧底”的不利传言以后,他仍然可以一度照常进出白宫,出席记者会。而麦克莱伦更懂得投桃报李,在不少场合给这位“独立新闻记者”辩护。

  终露马脚:博客揭穿老底立大功

  在美国,如果说被誉为“第四产业”的主流媒体正在逐渐衰退的话,那么因特网正逐渐显露出成为“第五产业”的势头。网络才是现在美国新闻战最激烈的领域,而“博客”(网络日志)则成为先锋里的先锋。

  这些能把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个角落,嗅觉异常灵敏的网络写手收集到了不少对杰夫·加农不利的证据:他们知道在其加盟由共和党人开办的“塔隆新闻”通讯社前,杰夫其实是个同性恋者,甚至在不少网络提供卖淫服务。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居然把“塔隆新闻”的老底都给揭出来了。强大的压力之下,杰夫不得不决定辞职了事。

  假记者混入白宫四大疑问

  疑问一:为何进白宫要使用化名?

  “塔隆新闻”通讯社的主编勃比一再声称,杰夫向白宫官员申请通行证的时候用的是其真名詹姆斯。但是,为何在他最后得到的通行证上面写的却是杰夫·加农呢?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对他本人的专访当中,他是这么解释的:“我用杰夫·加农是因为我驾照上写着这个名字。”至于为何选用假名在证件上而且选用这个,他的回答多少显得有点勉强:“因为记者们都流行这个,而且杰夫比詹姆斯更容易发音,而加农这个姓比古克特这个好记很多。”难道这个就是化名入白宫的理由吗?恐怕里面还有许多难言之隐吧?

  疑问二:办证审查怎能骗过FBI?

  能够有资格前往白宫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大多数记者都会“比较艰难地”才能获得永久通行证,因为他们要得到证件除了需获得国会批准的一级安全信任状以外,过去的所有背景还要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仔细审查。而杰夫·加农一开始连信任状都没有得到,原因是国会的专门审查委员会无法证明“塔隆新闻”通讯社是一个“合法的独立新闻组织”。然而,据说杰夫是“依靠某些力量”打通了与白宫新闻办公室的关节,进而得到了一张“即日有效”的采访通行证。杰夫也居然能得以拿着这张写着“当天有效”的通行证在白宫里足足混了两年。难道美国向来严密的保安制度就形同虚设了吗?难道一向公正严明的FBI(联邦调查局)在这个时候突然不灵了?这一切到目前为止都是难以解开的谜。

  疑问三:当过妓男假记者也能进白宫?

  英国《观察家报》援引说,这名冒牌记者还被发现与一个同性恋卖淫网站有关,甚至他本人可能就是一名同性恋妓男。

  “塔隆新闻”通讯社总编、专门在幕后出谋划策的共和党人勃比·埃贝雷坚持说,在雇用加农做记者并派往白宫当通讯员之前,没有认真审查加农的个人资料,不了解他的过去。

  如果说“塔隆新闻”通讯社作为一个在美国微不足道的新闻媒体,没有认真审核记者的身世来历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堂堂白宫竟然可以给这样一名有过不光彩经历的假记者顺顺利利发放记者通行证,大开绿灯让其频频在记者会上有机会频频发问,又怎么样解释呢?这样的人怎会得到允许每天出入白宫?

  疑问四:新闻糟糕反受白宫器重?

  博客们最开始怀疑杰夫·加农的是他幼稚的新闻采编手法和白宫记者群当中最浅的资历。博客们发现杰夫通常只是对白宫给记者团分发的新闻稿作最简单地剪切、粘贴,而根本没有加入自己采访的内容和评论观点。如此粗制滥造、毫无主见的新闻在美国是根本不会受到同行的欣赏,更不要说得到白宫政府的重视了。但是奇怪的是,每每在白宫例行记者发布会上,能有更多机会向发言人麦克莱伦发问的不是什么大媒体的“名记”,反而是这个来自不起眼通讯社的小“记者”。

  白宫24万美元收买“名嘴”

  黑人专栏评论员兼电视节目主持人 黑人笑星 黑人教育部长 一起拉下水

  黑人主持鼓吹布什政策

  《今日美国》、《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1月7日纷纷报道,美国白宫曾向一位著名非洲裔电视节目主持人支付了一笔资金,要求他向电视观众兜售布什总统的教育改革计划——“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centerBehind,缩写为NCLB)。为了争得黑人和少数族裔对NCLB计划的支持,布什政府向那位名叫阿姆斯特朗·威廉姆斯的节目主持人支付了一笔高达24.1万美元的费用,条件是威廉姆斯在他主持的节目中“经常对NCLB计划发表正面评论”,并安排教育部长罗德·佩奇出现在电视和电台上。

  丑闻当事人威廉姆斯今年45岁,曾经做过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的顾问,是全美最有名的黑人保守人士之一。他主持的节目向全美观众播放。

  签约要求提携教育部长

  《今日美国》1月7日对教育部与威廉姆斯签订的合同予以了曝光。这份合同除了规定威廉姆斯在电视节目中要不断提到NCLB计划外,还规定在2003~2004年间,由教育部出面安排威廉姆斯与“美国黑人论坛”接触,鼓励论坛的黑人新闻工作者在电视上不时谈论关于NCLB的话题。

  据悉,威廉姆斯说服了另一位电视名人史蒂夫·哈维,让他先后两次邀请教育部长佩奇参加脱口秀节目。哈维的经纪人麦克唐纳证实了这一点。威廉姆斯表示,他没有在电视节目中向观众公布这一合同,但告诉了同事,并要求他们帮助推广NCLB计划。

  “名嘴”保证不会再犯

  威廉姆斯7日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承认,他确实接受了白宫24.1万美元的费用。威廉姆斯坦言自己判断错误,并向观众道歉。在谈到自己为什么要接受这笔钱时,威廉姆斯称,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开了一个公关公司,忽视了节目主持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因为“布什的教育改革计划正好与自己的保守主义观点一致”。威廉姆斯当天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称批评他的人是对的,表示自己今后将吸取教训,保证不会有下一次。

  白宫对此丑闻含糊其辞

  华盛顿一位分析家称,威廉姆斯与教育部签订的合同可能是非法的,因为国会禁止宣传任何由政府赞助的游说计划。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7日没有正面回答合同是否得到白宫认可的问题,仅仅表示合同是由教育部签订的。美国教育部则为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辩护,称该合同在法律上是允许的。

  布什诡辩政策经得考验

  “威廉斯先生已经公开道歉了,而且,白宫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布什在2005年1月27日连任后的首次记者会上,针对阿姆斯特朗·威廉姆斯的“假评论,真公关”事件,作出以上表示,并称“我的内阁部长们都知道,我们不会再付钱给评论家推销政府的政策,因为我们的政策本身经得起考验。”

  在记者接着逼问布什“教育部付钱是不是也有错”时,板着一张脸的布什勉强承认,“是的,教育部也有错”,并以“教育部长已经换人”为由,简单带过。

  必须终结白宫隐性宣传

  布什政府“难得一见”地公开承认错误,自然不会被沉寂已久的民主党放过这条抓在手里的“小辫子。”民主党参、众议员联手在国会山提出法案,禁止政府以“自我膨胀”的手法推广政策,意欲正式结束白宫的“隐性宣传”时代。

  我的道歉

  亲爱的读者们:

  在2003年,我同意在我的电视节目中做一个有偿广告,以推广教育部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我其后又利用我的专栏文章来支持这项法规。这是件明显违背公众利益的事件。人们由此而认为我的专栏接受了布什政府的赞助。没有什么比真相更遥远了。

  与此同时,我意识到我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我不该为一个我的专栏文章经常提及的话题做有偿广告。人们应当知道我的专栏文章没有受到任何贿赂的影响。我非常希望能够利用这次机会为我的错误判断向大家道歉,并解释清楚一些细节问题。

  2003年,科特卡姆通信公司和我经营的一家小公司(格拉汉姆·威廉姆斯公司)联系,要在我主持的电视节目中买一个广告时段。这个广告要宣传推广教育部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长久以来我都认为学校应当兑现“结束这个国家种族教育裂痕”的伟大承诺。我们需要提醒学校注意自身的失败并刺激他们尽快改进。这就是我为什么在过去10年间大力支持教育改革的原因——在我的文章中,在电视上,在演讲中,利用任何在媒体露脸的机会(来支持教育改革)。我深信教育改革将为广大在校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机会,尤其是有色人种。其实,我是“美国黑人教育选择论坛”的成员,因为我觉得这一计划推动了新的公民权利运动。

  在过去,我利用我的专栏去推广传播教育改革观点。即使在我的公司收了钱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做电视广告之后,我依然继续这么做了下去(利用专栏文章宣传教育改革)。现在我明白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不该在公司收到推广费后继续在文章中讨论同一观点。

  事实是,我经营一家小公司,我本人是个首席执行官(CEO),为我自己的电视节目拉点广告。我夹在政治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之间,我越过了界线。这在此前从未发生过。事实上,我的公司也没有同政府签定合同。这种事情今后将不会再发生。我现在明白我要在自己的双重身份——小商人和独立评论员——之间划清界限。

  我也理解人们必能相信我的评论不曾歪曲(事实)。向大家讲清楚,早在教育部在我的电视节目中做广告之前,我就一直支持教育改革计划。我也不会因为收了钱而改变观点,我做出了一个多么错误的判断啊,我真不该为一个我的专栏文章经常提及的话题做有偿广告。我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向大家道歉,向那些因此而质疑我的评论的人表示歉意,向那些因为刊登了我的评论文章而蒙受耻辱的报纸表示歉意。

  我为自己的错误判断承担一切后果。我已经付出了代价,我的专栏被撤消,这个教训真是代价惨重。

  我只想向你们保证这一切将不会再发生,同时企求你们的原谅。

  我希望我们把这个错误抛在脑后,希望我今后能继续在这个阵地上为大家带来独特且慷慨激昂的观点。

  你真诚的 阿姆斯特朗·威廉姆斯

  2005年1月10日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