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论坛

 

 

 

南方都市报:国内经济学家的大跃进心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12:00 南方都市报

  作者: 薛涌

  最近听说周其仁教授大谈超英赶美。他在报上发表文章为自己辩护,说他不过是“在转述伟人、前辈、同事和朋友的看法,远看中国,我对这些判断没有异议”。

  我们尊重经济学家,是在于他们有我们常人没有的分析力,不是因为他们更喜欢“追星”。遗憾的是,周先生把学术明星们彼此矛盾的意见一股脑儿地堆在一起,不加分析地用来支持自己对经济发展的乐观前瞻,颇有点“大跃进”的味道。

  比如,他“听说”美国媒体采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问“75年后谁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结果只有一两位肯定地说美国;一位说如果俄罗斯进入欧盟,就是欧盟;俄罗斯不进欧盟,还是美国。除此之外,八九位诺奖得主一致说中国。接着,他又引用林毅夫的预言: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就可以超过美国。

  75年后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只需中国经济年增长率比美国高那么几个百分点就可以。但要在2030年超过美国,怎么算,年增长率也非得两位数不行。这两个预测,对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的估计,以百分点计至少相差一倍。以年份计也是75年后还是25年后之别。我没有见过经济学家的意见可以差这么远的。你即使是盲信也只能信一家。周先生怎么能对两家都没有异议呢?

  最邪乎的是他引述香港某知名教授的话:“要是中国坚持开放、尤其是实行金融开放,18年后中国的人均GDP可以向美国叫板。”并说他有根据:“就是日本在人均GDP方面发力追美国,实际上也就是20年。他认为中国现在的势头比当年日本好,可以减去两年,18年够了。”

  18年后就是2022年。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如果那时中国的人均GDP要能和美国叫板,中国的GDP就至少是美国的四倍。如今中国的GDP仅为美国的1/8左右,况且美国经济也不是原地踏步,到那时,经济总量至少也翻番了。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按这位香港教授的预测,中国经济从现在到2022年,不是翻三番四番的问题,而是要增长六十几倍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除了靠“亩产万斤粮”之外,大概也是别无他途了。

  日本在经济上追美国,如果是从1951年美国占领结束开始的话,到1971年正好20年。实际上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美国是1986年以后。但是,1986年后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被高估了。再加上上世纪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创造了水分极大的人均GDP。泡沫破灭后,现在人均GDP又低于美国不少。即使按照被高估的日元和泡沫经济来算,这个过程也花了至少35年。

  更重要的是,你怎么证明“中国现在的势头比当年日本好”呢?日本经济从1955到197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是13%,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自由经济大国。中国过去25年的经济平均年增长率是9%,GDP在世界上仅排第六七位。从1951到1971年这20年间,日本的工业界已经发展到了快要统治世界的地步。日本的大企业在许多尖端项目上都成了世界名牌,赚的是第一世界垄断性的利润。中国的经济改革至今已经有25年,还没有出现一个高端产业的世界名牌,连做衣服都是顶着人家的牌子,挣的是第三世界的打工钱。我们人多,GDP总量雄居世界之巅不足为奇。但以目前的经济结构,人均GDP如何超过人家?

  学者进入媒体,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笔者也希望做一个学界和媒体的两栖人。但媒体对学术是有腐蚀作用的。特别是中国的媒体水平还很低,你一成了学术明星,不管怎么说胡话媒体也登。这就使中国的学术明星享受着西方同行没有的话语霸权。所以,学者在使用这样的权力时就更要小心。中国人经受了超英赶美的苦难。那些制造出“亩产万斤粮”的神话的学者,对这些苦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只是希望国内学界的朋友进入媒体时严谨一些。我辈已经不必顶着上世纪50年代那样的政治压力,再重复前人的错误就不可原谅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