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论坛

 

 

 

广东汕尾将在今年建设世界首座波浪能电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2:24 广州日报大洋网

  本报汕尾讯 (记者秦仲阳 通讯员余家康 摄影报道) 吞没了南亚地区十几万人的海啸,其实是大自然能量的突变释放,正常情况下的海浪能量同样可为人类所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实验室最近研制出了世界上首座独立稳定发电波浪能系统,通过该系统,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将波浪能转换为稳定的电能!

  记者昨天实地探访汕尾遮浪半岛波浪能电站工地,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研究室主任游亚戈说,这个波浪能系统将波浪能发电、制造淡水、用户直接用电三项功能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三合一”,预计在今年年底即可开始试投产。

  三合一系统可望年内实现

  汕尾市遮浪半岛最东端,岩石遍布,风猛浪急。海图表明这里岩岸边海深直接下切达七八米,海浪在此没有任何阻碍就直扑岸边,形成巨浪。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1996年曾在广东海边多个地方选址进行波浪能发电试验,最后在汕尾市遮浪半岛找到了理想地点,第一期建设的100千瓦岸式振荡水注波力电站,被列为“九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由于波力电站的特殊需要,选址的地段是坚硬的花岗岩,而且风高浪猛,施工难度极大。曾援建南沙岛礁、澳门供水、高州公路隧道等11项国家重大工程的海军某工建处,克服种种困难,一年时间便完成土建和机房建设工程,经专家验收工程质量一流。

  据了解,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的研究是广州能源研究所首先提出并实施的,目前在波浪能转换方式及稳定发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前,世界发达国家曾进行很长时间研究海浪发电技术,欧盟国家采用昂贵的发电设施,仍无法得到稳定的电能,只能将不稳定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上。

  游亚戈说,把波浪能转化的电能供应到电网上,会受到电网覆盖范围的限制,也需付出高昂的成本,波浪能利用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了。而目前广州能源所研制的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以及与之相互配合的充电设备以及波浪能制淡系统,只需在相应区域建立该波浪能系统,就可以将波浪能转化成稳定的电力,如果需要,还可以用于制造淡水。游亚戈说,目前充电机、制淡机尚未运到汕尾,但“三合一”的波浪能系统可望今年内实现。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了10KW量级实海况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总装机容量50KW、允许最大波浪能峰值功率为400KW的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正在建造中,目前波浪能制淡系统已经建造了样机,并在实验室内通过了模拟试验,预计于今年2月开始实海况试验,预计在今年年底即可开始试投产。

  波浪能电成本每度2元左右

  实验显示,该发电系统输出的电压已经成功保持在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幅度内,系统完善后可以稳定在350~390伏,发电稳定度优于柴油机发电系统。对于城市照明用电,以及对电流频率要求不太高的电器,如电脑、空调等的使用均没有问题。

  据了解,目前在汕尾正在建设中的波浪能发电系统,预计每年可以发电7万度。按照我国偏远农村家庭每户每天用电0.8度计,可以供应240户人家同时用电。游亚戈介绍说,我国沿海波浪能能流密度大约每米2~7千瓦,但海岸线上能流分布不均。在能流密度高的地方,每1米海岸线上的能流就足以为20个家庭提供照明。

  目前在汕尾建造的第一座波浪能发电系统造价尚属比较高昂。这是因为该系统仍处于从实验走向实践的过程中,从研究角度讲,许多机械装置要放在陆地上以便于随时研究检修,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游亚戈表示,预计在不久的未来,波浪能发电系统可实现模式化生产,并将设备装箱推入海底,不占用陆地资源,将大大降低成本,每度电控制在2元左右。他说,目前在珠三角一带的沿海岛屿上,如珠海桂山岛、大万山岛,每度电的实际成本已经超过了这一数字。

  有望解决供水难题

  游亚戈教授介绍说,波浪能制淡系统可利用海上的波浪能直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有望大大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因为波浪能制淡机利用的是波浪能转换出来的稳定的液压能而不是昂贵的电能,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的效率。而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制淡机,利用的是陆地上发出的电能。

  随着研究的深入,今后可将用水成本控制在每吨10元以下,低于目前许多地方的淡水供应成本,可以预计的是,波浪能制淡机的出现,将成为珠三角地区供水的福音。

  据了解,目前海上原油开发首先需要陆地输送燃油到达钻探地点,有些地点运油往返距离甚至在1000多公里以上,而后利用燃油为动力驱动钻杆,进行钻探,有些“贫油井”,耗油成本比提出来的油还要多。利用波浪能稳定输出技术,可以将海上钻井平台周围的波浪能转换成稳定的液压能,直接驱动钻杆钻探,为海洋开发本身提供能量。这样一来,海上钻井平台的能量及淡水供应将不再成为难题。

  小知识 波浪是怎样发电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第一期工程的厂房直接建在海浪中,其中靠海一面是一个长筒式建筑,上面有一钢盖板,底部前半部与海浪相通,盖板下有14米左右的空间,下面海浪正上下“呼吸”。盖上盖板,这里就成了一个气室,海浪在“呼吸”间产生气压,压缩气体进入透平管道(相当于水轮机的叶子,但进出气都同一个方向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正在建设中的第二期把吸收波浪能的装置由气室改为浮子推动轮机发电,这个系统叫振荡浮子式波力发电系统。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