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论坛

 

 

 

电力外资撤离引起政府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 08:3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蔡卫国 许金晶 发自上海北京

  西门子公司1月5日承认,去年年末,该公司与瑞典Vattenfall公司的子公司德国汉堡电力公司(HAW)一起出售了在河北邯峰电厂共达40%的股份。对此,西门子集团公关部负责人王君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投资领域不会再放在发电上,而是要集中到发电设备上。”而有消息称,西门子还将进一步出售在中国另外16座发电厂的股份。

  这只是最近外资撤离中国电力领域的案例之一。去年3月,美国电力公司出售了河南南阳浦山电厂70%的股份。2003年3月,美国赛德能源公司将温州特鲁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0%的股份转让,并陆续出售了广东东莞厚街电厂、河北唐山热电和湖北蒲圻赛德发电有限公司的股份。此外,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撤出了广西来宾电厂B厂项目的40%股份,全球第三大能源巨头美国迈朗公司出售了它在山东国电和广东沙角一电厂的股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副主编张晓京就此认为,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国家曾给予外资进入发电领域“三保证”的优惠政策,即保电量、保电价、保回报,外资电厂的回报率很高;但随着2002年取消该优惠政策,外资回报率明显下降。因此,在电力投资尚处在高峰期出售股权,对西门子来说不失为明智选择。

  在此次采访中,一名电监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承认,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去年9月间,电监会应国务院的要求曾整理了一份文件,国家总理温家宝还给予了批示。他说,该文件主要内容就是向国务院汇报了现在外资大规模撤退的现状、电监会的观点和对策。

  事实上,目前外资撤离中国电力领域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2004年8月,中国打算出售11座发电厂,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大的动静。而面对电力行业所需要的巨大投资,政府的对策是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行投资,而不是财政直接投资。有专家认为,2004年煤炭价格的扶摇直上直接抵消了高电价与需求上升带来的收益。同时,中国的电力定价没有明确,电网对电厂的并网协议和销售协议又是每年一签,外资要进行价格谈判十分困难。再加上我国各地纷纷上马大型发电项目,压缩了市场空间,外商担心几年后又会碰上电力供过于求的状况,于是纷纷退出。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