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昨日,整治油烟噪音污染社区居民听证会,在武汉市长江两岸各一个社区同时举行。这是武汉市居民首次采用民主自治的方式,来解决社区存在的公共难题。这一尝试的成功与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居民投票———取缔14家扰民餐馆
终于盼到整治油烟噪音污染居民听证会召开,昨日上午8时30分不到,蔡家田社区63岁的居民杨文贤匆匆赶到听证会会场,社区群干发给她一张“代表证”,编号为“001”。杨文贤是蔡家田社区推选出来的33位居民代表之一。
杨文贤早就憋了一肚子话要说:她家住43栋,比邻的28栋门面有个卤菜点,熏麻辣制品的油烟将四周400多户居民“折磨”得够呛,“冬天可以关窗,春夏只好整天生活在呛辣气味中!”居民反映多年,终得不到解决。
9时整,江岸区花桥街蔡家田社区整治油烟噪音污染居民听证会正式开始,社区居委会主任梁治海主持了这次听证会。
包括杨文贤在内的33位饱受油烟之苦的居民,被推选为社区代表,进行投票表决,参与决定社区17家扰民餐馆的“命运”。
这次听证会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武汉市民政局局长万勇、江岸区副区长蔡杰等领导来到社区听证会现场。悄悄地坐在一旁,观摩了整个听证会。
在主持人介绍了听证会的程序之后,由江岸区环保、民政、工商、城管、卫生部门组成的整治专班,宣布了对蔡家田社区17家餐馆的初步整治方案。随后,居民代表逐一对方案发表自己的意见。利用这一机会,代表们争相控诉餐馆油烟带来的种种危害。
最后,进入投票阶段,杨文贤、万汉娥等4人,被推举为计票、监票、唱票人。33名代表,除了对整个方案进行表决之外,还对如何处理这些餐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刻钟后,投票结束。通过公开唱票,整治专班提出的对17家餐馆的处置方案,全票通过。
根据这一方案,蔡家田社区的17家经营户中,6家具备经营条件的,将按照卫生、环保、工商的要求进行整改;7家经营面积小、无操作间并且长期占道经营、油烟无整治条件的予以取缔;2家合并成1家,由本社区下岗职工经营;2家已整改达标的予以保留。
与此同时,在长江对岸的武昌东亭社区,一场同样的听证会也在举行。根据该社区30位居民代表的投票表决,该社区内14家油烟扰民的餐饮摊点(有证经营户1家)中,7家被取缔,7家予以整改和保留。予以保留但存在油烟扰民的经营点,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卫生工商部门督促办理证照;该取缔的经营点,由工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居民代表———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
“我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因此不敢轻视这个‘代表’的分量!”在昨日举行的社区听证会上,蔡家田社区居民代表杨文贤,一边仔细阅读着等待她投出神圣一票的《综合整治方案》,一边对记者说。
在蔡家田社区的听证会上,轮到居民代表发言时,会议主持人被“闲置”了下来:居民代表几乎是一个个抢着发言,根本用不着主持人点名。
居民陶宏志第一个抢着发言,他握着麦克风大声说,“今天这个方式很好,我坚决支持,为了这一刻,我可以说是等了好久。以前,社区里油烟扰民问题一直没能彻底解决,我试过很多办法,打市长热线、向有关部门投诉,不下十余次,但是都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现在实行引入听证会的居民自治后,我充满信心。在听证会召开前的调查准备过程,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一次的听证会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新思路,我相信这个方法会很奏效。”
家住东亭社区42栋的居民邵女士对油烟扰民之害感触很深,以至于她发言时一连用了几个“熏死、咳死”来形容油烟之扰。她说,楼下早点摊生意红火时,就是楼上居民“受难”时:“油烟太厉害了,以致我阳台上养的花都被熏死了,尤其是他们生意好时,楼上的老居民就咳个不停,小孩也受不了,咳得要命。即使在大冬天紧闭着窗户,我在房间里都会被油烟呛着。”
居民代表、湖北科技出版社编辑罗炳阳则呼吁,在整治油烟扰民等问题时,要体现有情操作、以人为本的精神。比如,一些因为卫生、环保不达标而将被吊销执照的早点摊点的经营户是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确实很困难,早点摊的生意也许是其家庭的生活来源,那么在取缔摊点后,有关部门是否应该考虑帮助他们再就业,或者视具体情况将合乎条件的人员纳入低保。
在投票表决时,代表们都很认真。分发选票后,主持人宣读投票规则,“同意的在方框里打勾,不同意的打叉。”这时,一个男代表站起来问道:“你说的‘不同意’到底是指不同意经营户继续营业还是不同意环保部门的整治意见啊?”啊!这还真是一个问题!几个居民代表相互交流了一下目光,后一致赞同他的提问。主持人忙声明:“要表决的是整治意见。”
餐馆老板———处理结果能接受
在蔡家田社区听证会上,有一名“特殊”的投票者———曾祥胜。63岁的曾祥胜是该社区41栋的门栋长,儿子、儿媳均无工作,孙女要上学,一家5口仅靠他每月8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前年11月,他家开起了早点摊,每月能挣近千元。
前日,身兼居民代表和经营户双重身份的曾爹爹参加听证会筹备会时,得知自家早点摊因无证、占道将被取缔时,“心里不舒服”。但是,昨日投票表决时,他在“取缔41栋楼下占道早点”表决意见栏中,毫不犹豫地打勾表示“同意”。
他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对于占道、油烟等问题,“心里虽不太舒服,但无证经营是事实”,另外,“社区知道我的摊点将被取缔,却没将我排斥在听证会之外,这种信任也让我感动,所以对这种处理方式,我现在已经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
经营户张德波来自嘉鱼县,1999年举家来到武汉,第二年在东亭社区开始经营餐饮摊点。在昨天的听证会上,他歉意地说,开小吃店,一方面方便了居民,但确实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次,因为他的门面不在居民楼一楼,所以没被取缔。
蔡家田社区的冰火岛咖啡屋,曾经因为油烟、噪音日夜不断,使得近40户居民苦不堪言,1至3楼的居民整日门窗紧闭。社区群干上门协调了6次,都被店主回绝。
这次,整治专班明确指出:咖啡店不能兼营小炒。在专班详细的政策解说下,店主终于封了小厨房……现在,该店已达到经营标准,在整治方案中被予以保留。
东亭社区早点经营户张德波表示,参加听证会仿佛上了一堂普法课。因为对于早点经营户必须具备的环保证、工商证、卫生证等“三证”,他表示“以前并不大懂”,现在既然给机会将他的小吃店保留了下来,“下一步证件该办的要办,该补的要补”。
东亭社区38栋的吴女士担心的是餐馆被取缔后,自己家的生活问题。在东亭社区,此次被取缔的7家餐饮摊点的经营户,有1个是外来人员,其他6个是下岗人员。
吴女士说,自己的儿子、儿媳双双下岗,孙子在上初中。她的小餐馆是去年3月她和儿媳一起办的,这次被取缔了。吴女士告诉记者,“取缔后,最担心的就是我们这个家庭的生活了,必须去找新的门道了”。
对此,东亭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表示,对此次已经被取缔了的困难经营户,符合条件的将尽快为其办理低保,如已办低保但仍然特别困难的,要给予另外的资助,同时,想办法给他们安排其他的就业岗位。
民政局局长———听证会议题将拓宽
“居民听证会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今天它就像个婴儿,迈出了可喜的一小步,但却是民主建设的一大步!”在全程观摩了社区听证会后,武汉市民政局局长万勇兴奋地说。
“长期以来,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大量街道摊派的行政工作,成了街道的“腿”,而引导居民自治的“正差”,却无暇顾及……此次听证会及整治过程,政府职能部门拿出了行政手段,社区及广大居民提供建议和监督,互动式的配合,执法效率高了,居民也有了参与感……”据了解,这种将依法行政和居民自治有机结合的互动管理模式,在武汉尚属首次!”
这项创举的背景来自于武汉市今年大力整治扰民油烟的决心。据民政局最新调查,全市883个社区中,存在油烟污染和噪声扰民的有598个,共5559处,涉及10万多户。其中,列入今年达标的353个社区中,有239个,2221处,涉及4万多户。此次被列为居民自治试点的73个社区中,设在居民楼1楼的餐饮经营点有911家,占道经营569处。
武汉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召开的全市环保工作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探索采用居民自治与依法行政相结合的方式,遏制油烟污染。
为此,武汉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市中心城区73条街道中,各选定一个社区率先试点,整治油烟污染和噪声扰民两大顽疾,在整治的全过程中,将推行“居民环保听证制度”。
3月下旬,武汉市民政局拟制了《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事务听证会制度》草案,并已先后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听证会制度”报市政府批准后,在这次油烟噪声整治首选的73个社区中试行。4月21日,市民政局首次对区、街民政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进行了实施前的培训。
“但它毕竟是个新生儿,没有先例可借鉴,整个听证会操作和进程还有待改进。”他侃侃而谈,“与会居民代表的构成比例、筛选的相关政策、整治方案制定过程……这些最能体现民主、公开、透明,应尽可能详细交代。”
“今天好像都是一个声音,却少了整治方案以外的建议,应鼓励代表大胆发言;为保护投票者的权利,建议设置秘密投票处……”
“对于今天通过的表决结果,执法部门将在5月底以前落实,5月,各试点社区听证会将陆续举行……一旦取得足够经验,将考虑逐步在全市883个社区推广。”
“将来,听证会将不再局限于油烟噪声,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方方面面,都能拿到听证会上讨论、决议。如社区治安群防、社区保洁绿化、占道经营、违法建筑制止和拆除、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对象初审……”
“当然,前提是一切要以遵循法律为原则!”对于这种崭新的模式,万勇谨慎地道出他的担忧:“关键是转变观念,政府官员要‘放权’,适应这种扩大基层民主的方式,居民也不能片面以为基层自治就无章法,政府部门与居民之间应多加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