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化小组


作业1#

  分析这个案例,A,B两个状态,唯一的差别就是法律的规定是否存在。A中没有关于气味可能影响邻居的法律或规则,B中财产的主人有责任保证难闻的气味不消极影响到邻居。

  A状态下,没有任何法律或制度对此类行为有所规定。

  在Smith的立场上,这时候Smith生产农产品的时候,完全不考虑肥料气味带来的外部性,因此Smith此时的个人生产成本低于社会实际的生产成本。假设社会需求曲线不变,那么此时Smith生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获得额外收入。

  在Jones的立场上,由于受到肥料气味的影响,此时他提供服务的价值低于于他预期价值,则需求曲线向左移动,Jones只能降低价格,同时销售量会降低。Jones的利益受到损害。

  所以,我们认为,在A状态下,外部性造成了资源非市场化分配,是不合理的。如果Smith先生对于肥料的气味的问题不加以改进或支付一定的赔偿,显然他的邻居会采取某种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听之任之。若Jones采取某类过激行为,那么当事双方就会两败俱伤。

  需要指出的是,A状态是不能持久的。随着环境法规的逐渐完善,以及没有追诉期的“超级法案”出台,肆无忌惮的行为终究有被追究的时候,在此之前,有预见性的当事人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

  B状态下,有相关的法律约束类似的行为。

  在Jones的立场上,因为法律规定是投诉才处理——这是民法的基本规范——他显然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由于有法可依,投诉与取证后可以通过法庭,对Smith罚款或者勒令停产。因此Smith不得不注意肥料的使用。

  在Smith的立场上,相应的对策有:

  1.减少施肥的次数,时间,或是浓度,使之不产生外部影响。但农业的特点决定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减产,从而造成Smith的经济损失。

  2.改用其他没有气味的肥料替代,或者使用其他消除气味措施(如使用某些除臭剂,施肥后加盖塑料薄膜,施肥后深埋表层,或者播撒能够吸附异味的膨润土等等)。这样会增加成本,使得供给曲线左移,导致产量降低。

  3.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给邻居,用于加强邻居房屋的通风换气功能等,或者帮助邻居改造房屋的窗户,使其在白天上课期间可以密闭。或者更极端的,使邻居迁往别处,避开肥料的气味。与第2点一样,这样也会增加Smith的成本。而且不能彻底的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如果周围有更多的邻居,受害的人数和可能的投诉将会使Smith疲于奔命,不堪应付。

  4.付一定赔偿金给他的邻居堵住他的嘴,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使得法庭的判决有利于Smith。这样做的成本难以预期,且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危险。

  所以,我们认为,B状态下,法律对外部问题的解决起了作用。案例的背景是美国,根据相关的法律常识,如果Jones的投诉能够取胜,将会成为以后的类似案件可以援引的前例。

  在局外人看来,二选一的法律安排,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最合适的当然是B状态。但是,正如绝对的民主带来的副产品是效率低下一样,通过法律解决邻里之间的纠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没有最后的赢家。不仅Smith先生会有损失,而且Jones的学校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可能还会伤害邻里之间的和气,以后还可能会有其他摩擦出现。

  鉴于此,最好的办法是两位邻居能庭外和解,Smith先生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以减少气味对邻居的影响。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