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赵小虎


  不可否认,人类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到达能够沧海桑田的地步,并且科学发展的正加速度还在不断增大。以至于有人讲,如今已经进入了人类纪时代。然而,在造物主面前,我们依旧在扮演着一个懵懂小孩的角色。至少目前我们依旧有几大问题不能解决。比如,人自身的问题,地球起源问题,深海问题,等等。当然,最为复杂的莫过于生态系统。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关注源自近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工业革命的成果让人类认识到自己是有多么的强大,对自然的敬畏感从此消失殆尽。然而,环境污染这一难题让人们重新回到了现实。为了应付这一难题,人类对自己的对手,大自然展开了研究,从此,生态系统露出了冰山一角。截至目前,人类对生态系统做出的最大努力的研究莫过于美国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人们幻想能够人工模拟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失败了。这说明,在我们现有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生存的,我们必须与大自然和平相处。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一个复杂巨系统 ,整体性构成了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首先,自然界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作用的整体;其次,整体具有各孤立要素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但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各部分、各要素功能的任意凑合。按照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一个非平衡有序系统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强调进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不可逆性远离平衡和不稳定。人们不能控制其发展方向,但可以影响其进化过程。由于这种非平衡性和随机性,导致我们干扰所产生的结果不能用决定论、机械论的思想来判断。蝴蝶效应如今已经家喻户晓:说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振动几下翅膀,就会导致太平洋上一场龙卷风。这个例子很好的反映了在生态系统中,因与果的不对称性与随机性。

  利用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当今物种入侵的现象。文中提到,刚开始时人们认为,外来植物物种的大量繁殖,主要是与没有该种的天敌有关。但是,黑矢车菊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仍然生长不旺盛。于是,人们对以前的看法产生了怀疑,经过研究,最终发现原来是土壤里的微生物在起作用。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体现为人们找到了这种联系和他们的作用机制。贼鸥例子也阐述了相同的道理,即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随机的,非平衡的。以我们目前的认知水平,还很难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说“我不知道”。而不是自作聪明的去“改善”我们的生态系统。大自然发生的事情,还是利用生态系自有的机制解决好了,我们要做的只是尽量避免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