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红
|
读完Davind Suzuki的Nothing Simple About Nature,不禁为作者清楚的阐述,细腻的观察和敏锐的洞察力喝彩,却也为人类的明天担忧。就像作者说的“Humanity
is now powerful enough to meddle with those systems and the
results are unpredictable”,人类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干扰生态系统的运作,却无法准确预知行为的后果。我们能改变自然,却不能控制自然,因为自然生态系统是极其复杂的,它的运作并不是在一个简单的线性的模式上进行。人类的局限性也注定了他不能超越自然,驾驭自然,凌然于自然之上。
自然界是复杂的,估计连小学生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而作者却强调了一个“nothing simple about
nature”,自然界中没有一个现象或一样东西是简单的,没有一件事情只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也许有些人就会不服了。可事实就是事实,你无法去改变事实,让它遵循你设定的轨迹去走。长久以来生物学家们都认为一个侵入物种在异地成功地繁衍和发达主要是因为它缺少昆虫敌人,可研究表明,情况更为复杂,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土壤微生物可以支持侵入者的生长,也可以毁灭它的入侵。一个你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就是决定这件事命运的症结。
俗语说:“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同样,在改造自然的时候,人们也简单地认为事物只是简单的线性的因果联系。由于人类的过渡捕捞引起了鱼群的锐减,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限制捕捞,让鱼群恢复生产。殊不知,这只是一连串反应的导火索。原先以捕食渔船废弃的小鱼为生的skua鸥为了生存,只好将其魔爪伸向比它弱小的其它海鸥,导致其它海鸥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而又精密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每种生物都有它特定的位置,一旦一种生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它引起的却可能是整个食物网的重新编排。我相信,这一食物链的改变,隐藏着更深远的变化,而这变化是自恃聪明的我们无法准确预知的。
大自然是多么精妙,它创造了一个神话,使千千万万种生物在其中有条不紊地生活着,生命不分贵贱,每种生物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人类也只是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生物,不管人类多高明,也只能是自然的子民。
而在人类社会,同样是复杂多变的。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受害的却是整个地球。一个上市企业的成败,可能维系着千万个股民的命运。所以,人类社会中也没有简单的因果关系,它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网,每个人或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只是这网中的一个结,不管这个结有多小,都维系着整个网的命运。一旦哪个结破了,整个网也许就会承受不住受到的压力,最终散架。所以每个结都有义务,有责任维护网的安全。
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就很好地描述和总结了世界各国之间对于控制温室效应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国家都应为我们的地球母亲尽一份绵薄之力。
可是单有雄心和爱心能完成这个大业么?限制捕捞不也体现了政府为保护鱼群的雄心和爱心?可最后结果呢?一个灾难的终结却可能意味着另一个灾难的开始。我们不能再顽固地认为我们人类能够轻松地改造整个世界,这个世界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线性。当我们试图去堵住一个漏水的洞口的时候,还要想想洪水是不是会转向其它缺口。
环境保护同样如此。把垃圾填埋确实改善了市容市貌,也暂时解决了一些污染问题,可50年之后,100年之后,这个问题还会像现在这么简单吗?填埋的土地受到污染,地下水也被玷污……
佛语曰:“凡事皆有始有终。”可我却想说,凡事皆有开始,却不一定有终结。结局,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能控制的只是我们自己的行为过程,我们对自然的改造,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好心干坏事。在环保的路上,我们应当谨慎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