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辰
|
地球上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等,由于近年来的人类活动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科技的进步使我们具有了干预自然的能力。人口的激增,使地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更多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我们不得不开发新的可替代能源,而清洁能源的较低使用率也使我们面临着危机。物种的灭绝正在以每分钟的速度进行着,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正在严重的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仍是摆在我们全人类面前的首要问题。在我们终于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自然界对我们倒行逆施的报复,但是潜在的问题也许更加难以想象。当我们真正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时,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欧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艰辛之路,刀耕火种的人们还在砍伐着热带的原始森林,大面积的土地也仍然在在面临着沙漠化的危机,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带来了南极的环境污染,多环芳烃等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正严重的危害着有机体的健康。
以上种种是摆在我们环境研究者们面前的严峻的挑战。因为解决这些问题是刻不容缓的。我们的老师和更多的中外学者,在近些年来正在付出心血共同寻找着及早去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答案。而在前辈们的悉心教导之下,在他们所应用的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所达成共识的一些理论基础之上,也促使我们这些后继者一步步地向真知靠近。但,急功近利也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的弱点所在。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往往在看到研究主体的一部分时便忙于得出结论而并未再认真地去挖掘是否有其他影响问题的因素所在,或是否真正的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正如Suzuki先生所说的那样,有些人认为一些自然问题是孤立的,可以用简单的答案就可以回答。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我们刚刚给出一个我们认为很完备的判断,我们忽然发现,另一个idea
出现了,这个想法,证明我们预想的理念完全颠倒了。不管我们的科学研究有了如何的进展,我们也还只是刚刚开始了解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在我们发现影响研究主体的一个因素时,不能简单地认为那是影响其作用的全部,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的证实和不同角度的思考。表面上也许并不相关的事物,也许会通过某种传递正如生物链的一环的缺失,而可以由其他替代物的补偿来实现等等。
Suzuki教授的这一篇科学小品文,正是给了我应该重新审视事物的复杂性这一灼见。使我受益良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