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史上,物种引进曾经推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同时改变了自然界的面貌。许多有意的引入物种行为是和人类利益相关的。人类为了养殖对农业、林业、观赏有利的物种,引入外来物种。如中国的土豆、西红柿、牛、玉米,全是引进的物种。因此,世界各地物种的引入是人类福利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为了保持这些被引入且毫无疑问与人类有重要关系的外来物种的优良品质,有时候还需要引入自然天敌生物,用于控制一些生物如农业害虫,但有时候,这些生物天敌本身也会形成外来入侵种。事实上,外来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甚至比生物栖息地的消失和退化的影响还要严重。
(1)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如果外来物种生存和繁殖能力强,就会压制和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调的优势种群,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通过压制和排挤“土著”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安全。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遍布我国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失,目前它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的许多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2)外来物种入侵导致自然害灾频繁爆发
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公顷;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公顷;豚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1982年原产美国的松材线虫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发现传入我国,到2001年,已经在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上海、重庆、湖北、山东等地发现松材线虫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间接损失达250亿元,每年致死松树600多万株。
(3)外来物种入侵影响人类健康
非典型性肺炎是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疾病,对于人类来说,这个病原体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入侵种。人体对非典病原体所表现出的脆弱的抵抗能力,充分体现了外来物种对人类以及生态系统的入侵危险性。非典病原体通过飞机、轮船和汽车,在2003年短短的5个月遍布全世界,也清晰地显示了外来入侵种通过人类活动得到传播的事实。有人推测非典是从野生动物而来。无论这是否被证明是事实,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必须要转变。
(4)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
如果一个物种被人们带到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中,由于相伴的生物天敌没有同时带去,因此,它就可能没有天敌,可能无节制地繁衍,造成生态灾难。外来生物可以多种形式给本地物种带来危害,有时仅仅一个外来物种就可能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使稀有物种灭绝。如在20世纪60-80年代,我国为保护滩涂,从英美等国引进大米草。经人工种植和自然繁殖,在我国北起辽宁锦西县,南到广东电白县80多个县市的滩涂上有分布。近年来,大米草在一些地区疯狂扩散,难以控制,破坏了近海生物环境,造成沿海养殖的多种生物死亡,堵塞航道;影响海水交换,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与沿海滩涂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大片红树林消亡。
总之,外来物种这柄“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制造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