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否该简单一点?

陈晓丹


  学习环境科学也有四年多了,大多面对的是怎样修好一门课怎样解决一个问题,而对于环境问题本身虽然也想过,但很少有这样付诸笔头的时候,多谢张老师贾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

  这篇文章去年二月发表在ENN(Environmental News Network)上,是David Suzuki的环保集子《Science Matters》中的一篇,通过几个入侵物种灾难性的实例劝诫人们要敬畏自然,作为遗传学家、教授、公开讲师,及环境和民权活动家,他这样的告诫尤其有力。

  紫花苜蓿种子从欧亚出口到北美,人们在渔业活动中,扔掉不能食用的内脏,抛回不值钱的小鱼,所有的这些,看起来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应当,然而,来自欧洲和亚洲的黑矢车菊由于土壤微生物天敌的匮乏在北美广泛传播,而惯常以商业性捕鱼的屑物为食的大贼鸥由于鱼类资源的锐减而只好掠食其他海鸟来维持由以前大量渔业垃圾造成的大种群,对其它海鸟群落呈现了严重的潜在威胁。看似简单的举动,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自然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任何像西方一直流行的还原论的思路,是行不通的,作为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我们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方式在重组着这个世界,人类在过去的三个世纪,人口成十倍的增长到现在的60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城市化的进程成十倍的推进;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工业输出增长了40倍;能量使用增长了16倍;水的使用量增加了九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约为50%陆地面积因为人类行为而改变。江家泗院长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正处于人类纪时代(Anthropocene)。人类继承了一个38亿年的自然资本储备,按照现在利用和减少的速度计算,这种储备到下一世纪末将会所剩无几。人类在地球各个圈层的活动均造成了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这是对社会和人类最实际的担心,一点都不夸张。(注:数据来源于江家泗,2004)

  由此我想到了一直以来困惑的一个问题:

  我们这样所谓的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这样所谓的发展,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想必我们都清楚发展对于环境的影响,任何形式的发展必然或多或少地破坏环境,而已经造成的环境问题,很难恢复到之前的质量。那么如何兼顾发展和环境保护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答案的话,也有一个,那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推崇的理念,不知道能否承载起人类环境与发展的美好愿望。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那个富翁和渔夫的寓言,富翁问一个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这么好天气怎么不去打鱼,渔夫说去打鱼是为了什么,富翁回答为了赚钱,渔夫又问赚钱为了什么,富翁说为了在沙滩上晒太阳。


  既然这样,代表着自然界进化最高水平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创造一个超越发展的文明,一个简洁文明,时尚界可以流行简洁,那么文明的发展也可以崇尚简洁,无休止的发展已经不被认可,在已经有的发展基础上,崇尚一种健康、简单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不是复古,因为这代表的是人类的进步;这不是简单的退,因为有的时候,退既是进。


  也许自然法则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这样的享受简洁文明,在此仅仅是发表一下读后感而已,各位可能觉得有点荒唐了。

  再次感谢老师!




返回
“中国环境在线”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