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亮
|
本文深刻的阐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自然界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运行模式。自然界经过了上百万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复杂控制和平衡机制。而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干涉自然系统,我们不敢想象这种干涉的结果会是什么。本文的阅读,让我思考人和自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一个关系?
正如文章中所提到到,虽然人类发展到今天技术水平已经很先进了,但是对于生态系统的理解才刚刚开始。因此,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渺小的,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一员。人类曾以定能胜天的字自负,在向自然界进军中,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谓气概,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进展。而近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以来,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为以往世纪所无法比拟的现实,更极大地强化了人类的这种自负。然而,这种实践结果,带来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人口激增、水资源匮乏、核威胁等等。这一系列危机使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遇到了严重的障碍。所以如此,不能不说指导人类实践的思想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
既然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呢?第一,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这个归宿地位。为此,要做到两点:一是必须尊重自然客体的性质和规律,重视自然客体对主体的规定、制约和反作用。二是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性主体的能动作用。此种建构,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着主客体辩证统一的原则,这是一种创造性主体对自然客体关系的能动性的构建,其内容不再是人与自然的单向、线性关系,而是双向互动、非线性的关系。第二,正确地发挥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前提作用。在主客体关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前提。本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的驾驭和征服所引发的一系列非常棘手的生态和环境危机,是源于广泛和深刻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不和谐状况。主要在于人与人关系的社会结合方式存在着严重问题。这些人与人的社会结合方式中,尤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异化了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为甚。这种社会关系引发着眼前的不顾一切的利益驱动,在对全球推进自发市场化过程中,搞盲目竞争而不自敛,疯狂掠夺和占有社会资源而不顾及生态平衡。如果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从其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层面限制其巨大的贪欲,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全球问题的途径,也不能够真正合理地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巨大失衡。人类正是基于自身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或社会发展正反经验的深刻反思,才醒悟到必须重构主客体关系以利于社会的存在和健康发展。而这种“重构”又是以可持续战略为目标模式进行的。概括地说,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就在于正确辨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类以生态学的智慧和泛爱的道德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互利共生;人与人和衷共济,平等发展。
以上内容是我读文章后引发的一些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