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洁
|
初中的时候,生物老师就教过我们“食物链”的概念,一个生态系统里“一物降一物”,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形成一条链。到了高中,“食物网”的概念代替了“食物链”,老师告诉我们生态系统里不是简单的一条条的“链”,链与链之间相互关联,因为兔子可能会在链A中被老虎吃了,也可能会在链B中被狼吃了,这样链A、B就因为兔子有了交集。不同的食物链,不同的交点,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实际上是一个“食物网”。这样的概念明显是更接近事实的。后来,上了大学,接触到了比中学地理广泛得多的“大地理”,学习了很多专业课程,植物、土壤、生物、气候、水文…
…逐渐发现,自然界是很神奇,并不是简单的可以用一条条清楚的线来表示,很多自然的问题并不是可以用一个或几个明显的答案来回答。把“食物网”的概念推广开来用,我觉得自然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或许像蜘蛛网那样吧!)。引起这张网上某个“点”出问题的因素可能会有很多,因为和它相关的“点”、“线”太多了,也许真正的原因和它相距十万八千里,几乎无从考证。自然就是这样,没有简单的公式,没有唯一或唯几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能性、不确定性太多,所以“Nothing
simple about nature”。
自然是如此的不简单,让研究自然的人们总是遇到重重困难,面对自然的时候往往让人产生一种无力感,到底应该怎么做?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不简单,这样的无力感,使得对于自然的研究更具挑战性,更富吸引力。
在地学对自然的研究中有很多“学说”产生的背景通常是这样:一个关于自然的问题被提出来,某个或某些地理学家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验证它,如果这个假设可以合理地解释大部分自然现象,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那它就可能成为一个被广泛承认的“学说”。而往往这些“学说”会不停地有人要挑战,试图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学说,而不像数学这类学科中的“公理”是推翻不了的。比如很出名的“大陆漂移说”,经过这么多年的证明,大多数人已经接受它,用它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解决自然问题。然而,它并不是一个“公理”,并非无懈可击,没有人可以像数学证明题一样来论证它的正确性,因为“Nothing
simple about nature”,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又出现了另外的“学说”比“大陆漂移说”能更合理地解释这些自然现象,更能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前进,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更新,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在这些问题、这些“学说”上,挑战不断,这也是地学发展的动力吧!
且不说那些大方面的“学说”,自然的复杂让研究者不断遭遇挑战,就算是我们看起来比较小的自然问题,也足以让人头疼。比如文中提到的生物入侵种的问题,联系到实际问题上,现在很多地方为了绿化、城市建设等原因引入外来物种,看起来只是种草植树的小事情,然而要考虑的方面却需要很多。这个物种引入后是否会适应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各方面条件;在当地有没有天敌;是否会成为当地物种的天敌;会否大量侵占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生长资源;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是否会造成破坏…
…再比如文中提到的skua的例子,本来只是单纯的想减少捕鱼量,最终却影响到了其它海鸟的生存。这些都是很实际的问题。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现在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对自然的影响力。然而,我们在运用这些影响力的时候,我们要想到的是自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我们要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加入或减少一些元素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如果不够全面很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错误。但是,面对自然的复杂性,人的见识水平毕竟有限,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多地全盘考虑,做出最合理的行为,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是很不容易达到的,所以对于自然的研究者,这些实际的、看似不大的问题也很具挑战!
总之,“Nothing simple about nature”让研究自然变得很不容易,但这也是自然的魅力所在。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自然研究者是很富挑战性的,都说“有挑战就有机遇”,我觉得这句话一样适用于自然的研究,它的复杂性,它的不确定性,它的无限可能性,给人们造就了无数的“机遇”,不过我还想加一句“有挑战就有成就感”,让我们迎接自然的挑战,无论有没有答案,有几个答案,只要我们学着去了解自然,探究自然,尊重自然,对于自然一分子的我们而言,都是一种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