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Suzuki 博士的文章|Nothing simple about nature
, 没有多少词语, 言论留有较深刻的印象. 或许, 对这些事物的发生司空见惯, 也许是自己对自然的奥秘缺少一种原始冲动的好奇吧.
无感而发难免使得自己的表达显得生硬, 可憎. 所以不得不再从头读起这篇文章, 希望可以与作者产生某种共鸣. 然而对自然缺少基本的观察,
所以很难体味Suzuki 博士所描述的物种凋零, 生态灾难的种种. 所以只好根据我粗浅认识来谈谈我的观点和想法.
正如文章所言, 自然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大系统, 我们的每一个简单选择都有可能导致地球生态的异常. 从我自身的背景来说,
理解一个系统复杂性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从庞加莱著名的三体问题到现在提及的蝴蝶效应与混沌, 无不体现系统的复杂与不确定性.
尽管现今的科技极度发达, 对于地球这一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说, 我们知道的比我们需要知道的要少得多.
人类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 往往是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收益为目的. 个体的选择往往具有盲目与投机性, 因此随着人类经济总量急剧的扩增,
人们对自然系统的影响与日俱增, 相应地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随之增加. 在今天看来, 如何降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
环境的影响显然不是一个小问题,必须从宏观, 系统的角度综合评估, 处理, 选择. 就像某个区域的人们可能只会关心该区域诸如森林,
湿地等的经济价值, 却很少考虑其所对应的生态收益. 其实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经历个体, 区域, 全局的逐步深化:
从早前治理三废扩大到保护区域环境,到而今全球变化的研究, 无不体现人们对自身活动自觉和反思.
生产力的急速发达与社会的多元化, 人们的经济活动也遍布地球每一个角落,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会从宏观, 系统的角度来对待自然与环境.
比如众多技术低下, 污染严重的产业不过是在地球这一端消失, 另一端冒起而已.所以在今天我们仍可以经常看到甚至默许发达国家将环境代价转接到我们生活的国度.
在极力提倡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显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 所谓的和谐,在这里应该是人与人,
地区与地区, 国家与国家的和谐. 任何一个单方面的考虑, 都可能偏离和谐所涵盖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