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类对大自然的改变已经到了让人不寒而栗的程度。仅仅是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人为的引进外来物种,就已经造就无数的环境灾难。可人类刚刚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时,他们能和大自然朝夕相处,并在这漫长的数百万年中,一直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以后,短短的不到200年,我们的地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也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们以最大的速度改变着大自然的本来面貌。大江大河被拦腰截断,大片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然后变成纸张、家具等,动植物的种类一天比一天的减少,很多甚至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大自然敢胆表现得如此的大逆不道。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相对于大自然还微乎其微的时候,人类对大自然总是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畏惧。对大自然的这种“由畏而敬”的心理历程,人类一直经历了几百万年。这时候,人类对大自然表现出来的这种敬畏,是出乎无奈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太渺小无助。可是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能力空前的增强,这时,人类的欲望也空前的膨胀。到现在,地球上几乎已经找不到任何没有被人类改变过的地区。过去在大自然面前惯于服服帖帖的人类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控制欲望,毫无节制的对大自然进行剥夺和伤害。人类对大自然不再敬畏!
现在,更有人提出“人类不能敬畏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就是反科学”之类的口号。不管我们人类如何的对待自然,大自然看似默默承受了这一切。但是,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我们对大自然所做的一切,砍一棵树或者种一颗树,节约一滴水或者浪费一滴水,所有的看似很小很简单的事情,最后终于会积少成多,大自然会对我们所做的一切做出反应。印度洋的海啸灾难的恐惧还未在人们心中消失,这只是大自然对我们以前做过的一点轻微的回应。地球厚德载物,自然化育众生,我们是地球生命,我们只能在地球上生活,我们庆幸拥有地球这个家园。灾难警示我们在自然面前应保持必要的谦卑与敬畏,而不是把她作为一个予取予求的对象或者一个可以“战胜”的对手。灾难让我们更加珍视人与人的相互依存,使我们生发“人溺己溺”的情怀,更深地体会人作为一个生物种类的共同感。以此,我们才不会无力到面对灾难徒剩哀号。
所以,今天我们还需要敬畏大自然。只是我们不必要再怀着过去那种“由畏而敬”的心理。我们应该主动约束我们的行为,主动的爱护大自然。这种敬畏应该是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恩的敬畏,一种忏悔的敬畏,一种警示未来的敬畏--------因为《自然不可改良》(何塞?卢岑贝格),因为《Nothing
simple about nature》(David Suzuki)。
|